欧洲野兔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9-02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影响

1859年,澳大利亚农场主汤姆斯·奥斯汀曾经这样写道,“农场里引入一些欧洲兔子,根本不会带来害处,甚至还可以为人们提供一个打猎的机会。”不久后,他就将24只外地灰兔子放到了野外。正是在这种认识的前提下,澳大利亚人对欧洲野兔的生长放任自流。由于无天敌控制,到19世纪末,野兔的群体呈现疯狂性的扩张之势,野兔对当地的植物、动物甚至土壤都产生了严重的威胁,澳大利亚的生态系统已处于崩溃边缘。

面对日益猖獗的野兔群体,澳大利亚人终于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1937年,澳大利亚科学与工业研究委员会曾经尝试利用多发性粘液瘤病毒来对付野兔。政府专门在一些水池里投放病毒药水并引诱野兔前来喝水。到1950年,这种病毒终被证明可以安全地用来对付野兔。两年后,澳大利亚的野兔数量由最高峰时的6亿只左右下降到“只有”1亿只左右。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