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馥泉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9-02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汪馥泉(1900—1959),字浚,杭州市人。早年求学于杭州甲种工业学校。1919年积极响应参加反帝反封建的五四运动,与俞秀松、宣中华、沈端先等人创办进步刊物《十月》,后改名《浙江新潮》,同年,去日本留学。1922年回国,在上海从事进步作品翻译工作,一度曾去长沙第一师范任教,与田汉、赵景深共事。1926年回上海,因家遭火劫,去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棉兰等地任报社编辑。1928年回国,与陈望道合办大江书铺,出版社会科学书籍颇多。30年代初,先后在上海公学、复旦大学任教,并编辑《现代》、《文摘》杂志。抗日战争爆发,任《救亡日报》编委,辗转武汉、广州等地。1940年返上海,任《学术》杂志主编。1945年任《大公》周刊编辑。抗战胜利前夕,曾去苏北解放区,不久返回杭州,蛰居两年,专事译著。1948年秋赴上海,秘密翻印郭沫若《甲申三百年祭》,并编辑《透视》周刊,仅出三期,即遭查封。新中国建立后,任东北人民大学中文系教授兼图书馆馆长。主要著作有《文章作法》、《现代文学十二讲》、《狱中记》、《新文学概论》、《中国文学论集》等。

[1]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