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广东,河南禹县神后镇人。为善烧钧瓷之老艺人,所制极为精美。《人民日报一九五九年一月二十一日》
卢广东(1890——1977),河南省钧都神垕镇人,钧瓷名师,曾任中华全国手工业合作社第二届委员会候补委员,政协河南省第四届委员会委员。他出身贫寒,8岁就跟父辈烧制钧瓷。由于钧瓷技术明代以后失传,而以制瓷为生的卢氏父子不忍心把无价之宝的技艺永远泯灭,也为生活之计,从1879年起他们孜孜不倦地追求探索了20年,才烧制了色彩单调的仿宋钧“雨过天晴”器,当卢广东17岁时,终于烧制出了可以假乱真的钧瓷“折沿盘”、“乳钉罐”等,被大英博物馆以“宋钧”收藏。而其它作品使开封古玩家大为上当。清末民初,卢广东的父辈相继辞世,同辈陆续改行。只有卢广东继续探索。终因地方恶势力的勒索倾家荡产,改行卖苦力。建国后卢广东重操旧业,1955年,年逾花甲的卢广东出席了全国工艺美术艺人代表大会,受到了朱德委员长等领导人的接见,倍受鼓舞。经过208次的试烧,终于在粗瓷窑内搭烧成瓜皮绿和天蓝色胆瓶等第一窑钧瓷。后改小窑烧制,一件“石榴罐”在广交会上以3000元被外商买走。1958年,卢广东和几十名钧瓷艺人,在专家的指导下,为北京人民大会堂烧制了直径1.2米大的花盆、瓶子、罐等钧瓷陈列品。1962年,卢广东又到北京、广州、景德镇遍取百家之长,经上千次试验,终于使钧瓷达到了“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的境界,小批量产品出口到日、意、英、法等国。1974年,卢广东的一、二、三代艺徒成为钧瓷行业的主力军,钧瓷技艺日臻完善,1973年秋季广交会上150种钧瓷20万件被抢购一空。1977年,87岁的卢广东,怀着他奋斗一生终于恢复了钧瓷技艺的满足离开了人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