魁纣龙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9-02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简介魁纣龙Tyrannotitan

魁纣龙的意思是“巨大的暴君蜥蜴”,体长超过12米。头骨的结构表明魁纣龙属于在南方巨兽龙和鲨齿龙之间的动物。魁纣龙分布在阿根廷,是最晚出现的鲨齿龙科,生活在晚白垩世阿尔比期。

科学分类界:

动物界Animalia

门:

脊索动物门Chordata

纲:

蜥形纲Sauropsida

总目:

恐龙总目 Dinosauria

目:

蜥臀目Saurischia

亚目:

兽脚亚目Theropoda

下目:

肉食龙下目 Carnosauria

总科:

异特龙超科 Allosauroidea

科:

鲨齿龙科Carcharodontosauridae

属:

魁纣龙属Tyrannotitan

种:

丘布特魁纣龙T. chubutensis

发现与种丘布特魁纣龙是由奥尼拉斯·诺瓦(Fernando E. Novas)、Silvina de Valais、帕特·里奇(Pat Vickers-Rich)、以及托马斯·里奇(Tom Rich)等人在2005年所叙述。魁纣龙的化石被发现于阿根廷丘布特省帕索印第欧东北方28公里的La Juanita牧场。该地方被认为属于Cerro Barcino地层,地质年代为阿尔比阶,约1亿2100万年前到1亿1220万年前。

魁纣龙的模式标本(编号MPEF-PV 1156)包含:部分齿骨、牙齿、第3到8个与第11到14个背椎、肋骨、脉弧、一个肩胛喙软骨、肱骨、尺骨、部分肠骨、一个接近完整的股骨、腓骨、以及左蹠骨。

其他的标本(编号MPEF-PV 1157)包含:颧骨、一个右齿骨、牙齿、寰椎(包含髓突)、第9个颈椎、背椎(第7、第10、第13个)、固定的荐椎(总共5个)、肋骨、右股骨、一个破碎的左蹠骨、以及三个趾骨(2-1、2-2、3-3)。

魁纣龙的标准特征为:小齿从中脊裂成两个部分、沿者齿骨后部表面有个次要沟槽、背部神经棘有韧带嵌入的痕迹。

古生物学目前对于魁纣龙的研究有限,只有四页简短的化石叙述。与它们的近亲相比,魁纣龙的牙齿较不呈镰刀状,并拥有额外、凹凸不平的小齿;小齿的中央有可辨认的齿沟,将每个小齿分成两部分。不像已知的鲨齿龙科恐龙,魁纣龙的荐椎与尾椎缺乏空腔。而魁纣龙的肩胛喙软骨已被固定住,并发展得比卡洛琳南方巨兽龙的还好,但魁纣龙的手臂非常小。大部分的肩胛骨干部已经遗失。肩峰(Acromion)与轴干之间大约有90度的弯曲,使这个部位看起来稍微类似暴龙科恐龙。

魁纣龙个体间的明显差异,可能是因为演化结果、或是两性异形,但因为整体的标本很少,所以无法确定原因(后者比较不可能)。其中一个前部尾椎有非常高的神经棘;从外形判断,大约是中部尾椎的两倍。魁纣龙可借由这种纵深的尾巴而轻易地游泳,如同角鼻龙。眼眶孔的基部有个几乎呈90度的凹口,进入到颧骨中:这特征与鲨齿龙的一致,而南方巨兽龙的眼眶孔基部呈圆形。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