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振琪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9-04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胡振琪 教授

人物简历姓名: 胡振琪

性别:男

出生年月:1963年5月

民族:汉

职称:教授、博士生导师

职务: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研究所所长、矿山生态安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主任胡振琪教授,

个人经历1980.9--1984.7中国矿业学院,学士。

1984.9--1987.7 中国矿业学院,硕士 。

1987.7--1991.8 中国矿业学院(1988年更名为中国矿业大学),助教,在职博士生,博士学位。

其中:1989.2--1991.5 赴美国南伊利诺斯大学采矿系和土壤与植物科学系做博士研究并完成论文。

1992.3--1994.3 中国矿业大学,讲师,博士后。

1994.3--1996.9 中国矿业大学,副教授。

其中:1995.1~1996.12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中心系统生态开放实验室客座副研究员。

1996.9--1997.9 英国Exeter大学坎伯恩矿院,研究污染土地的复垦(英国皇家学会对华研究员奖学金资助去英国客座研究,Exeter大学荣誉研究员)。

1997.9--1997.11 中国矿业大学,教授、博导 (1997年1月破格晋升教授,1997年6月被批准为博士生导师)。

1997.12--2002年 由徐州校本部派任刚成立的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校区,任教授、博导。

2002年---2006年,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校区)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研究所,所长。

2006年7月---2009年9月,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校区)矿山生态安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主任。

2009年9月至今,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矿山生态安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主任。

2010年6月起,胡振琪教授兼任任《国际采矿复垦与环境杂志》执行主编[1]。

学术领域土地复垦与矿区生态重建,矿区环境与污染土地修复,国土资源利用与管理。

从事教学20余年,独立教授2门博士生学位课、3门硕士生课程、12门本科生专业课

《土地复垦学》 北京市精品课程

主编教材(1) 胡振琪主编,《土地整理概论》,中国农业出版社,2007,(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2) 胡振琪主编,《应用工程测量学》,煤炭工业出版社,2008(普通高等教育地矿、安全类“十一五”规划教材)

(3) 王万茂、韩桐魁主编、胡振琪等副主编,《土地利用规划学》,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教育部“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

(4) 胡振琪、卞正富、成枢等编著,《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8.8

学术获奖科研项目

(国家科技进步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2项)

(1) 煤矿区土地生态环境损害的综合治理技术,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04(第一)

(2) 丛枝菌根与工业矿物联合修复污染土壤的机理与方法,国土资源科学技术二等奖,2007,(第一)

(3) 煤矿区重构土壤特性的时空变化规律及其改良对策,中国煤炭工业科学技术一等奖,2005(第一)

(4) 煤矸石山生态重建模式及其效应,山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005(第二)

(5) 采煤沉陷对耕地的影响规律及其综合复垦技术研究,国土资源部国土资源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2003(第一)

(6) 矿山复垦土壤重构的理论与方法,北京市科技进步三等奖, 2003(第一)

(7) 采煤驱动下的土地生态系统演变监控及重建的综合技术,中国煤炭科技进步一等奖 (第二),2002

(8) “皖北煤电公司土地复垦的管理与技术模式研究”,安徽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第二,矿大第一) 2002

(9) 煤矿区土地复垦理论与方法的推广应用”,中国高校科技进步二等奖,(第一),2001

(10) “开采沉陷对耕地的破坏机理及复垦对策研究”,国家煤炭工业局科技进步三等奖,1999(第一)

(11) "煤矿区土地复垦的理论与方法",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单独),1997

(12) "煤矸石山绿化造林的基本模式及其应用", 国家环保局科技进步二等奖(第二), 1996.11

(13) “煤矿地质采矿条件的研究”获煤炭部科技进步三等奖(第五),1994.1

人才奖

1、七部委“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006)

2、中国青年科技奖(2004,第八届)

3、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 (2005---2009)

4、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证书(2004)3600384)

5、教 育 部 跨 世 纪 优 秀 人 才 (1998)

6、中国科学技术发展基金会孙越崎博士后奖, 1995.10.

7、首届全国"青年土地科技奖",1994.4 中国土地学会

8、中国煤炭学会第三届青年科技奖, 1994.10, 中国煤炭学会

9、江苏省普通高校优秀青年骨干教师,1994.7,江苏省教委

10、中国矿大校级优秀青年骨干教师, 1994.7,中国矿大

11、中国矿大后备学科带头人, 1997.5, 中国矿大

12、首批入选江苏省“333跨世纪工程”, 1997,江苏省

13、首批入选煤炭部跨世纪学术带头人计划,1996, 煤炭部

14、 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煤炭系统专业技术拔尖人才,1998, 国家煤炭工业局

15、中国矿业大学关键岗位特聘教授——(环境工程学科),1999-2001, 中国矿业大学 (全校共6人)

国际奖

美国采矿与复垦学会(ASMR)2009年度科技贡献奖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