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焕章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2-02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1 .农学家、教育家、小麦专家李焕章教授 (1911---2001)1982---84年任山西农大副校长、省第五、六届人大常委会委员。农学家、教育家、小麦专家。解放前曾跟随世界著名乡村教育家晏阳初任乡村建设学院教授、兼华西试验区农业组长,是我国最早从事乡村建设的先驱。参予培育了著名的“金大4197”、“遵义136”“中农28”等小麦品种。著有《生物统计与田间试验设计》、《作物栽培学》、《小麦田间调查研究方法》等。先生从事的作物科学是我校1958年国内首批建立硕士学位的学科。先生一生淡泊名利、襟怀坦荡、为人正直、爱生如子、催人上进,深受广大师生爱戴。专此树碑,以期先生的音容笑貌永留我心中。”

2 汝阳县总工会副主席李焕章 1953年4月生,河南汝阳人,中共党员,河南省汝阳县总工会副主席。1973年1月高中毕业,3月被选至陆浑灌区汝阳工程指挥所办公室任办事员。1977年底考入洛阳师专,1980年底毕业,被分配到汝阳县教育局任中学语文进修教师,1983年底被评为县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1984年2月调入县人大办公室,同年7月担任该办公室副主任,分管文秘工作。1987年被选为县第七届人大代表、常委会委员。1988年被评为县优秀共产党员。1990年1月~1993年11月在三屯乡党委工作,任副书记,1991、1992年被评为优秀党务工作者,受到县委表彰。1993年12月调入县总工会,任副主席,兼任经费审查委员会主任。1994~1999年连续6次被评为经费审查先进工作者,受到市总工会表彰。

3民国初年地方官员(1867—1924)字文斋,号奋生,又号惜阴轩主人,出生于西宁云谷川刘家堡(今湟中县刘家堡)农民家庭。幼年时家境贫穷,在私熟上学时“食品只有炒面而常虑不足”,因而人们戏称他是“炒面秀才”。1888年(光绪十四年)补郡学生员,后肄业兰州求古书院、西宁五峰书院。1903年(光绪二十九年)考中举人,以举人资格入诗州师范学校学习,在此期间接受了近代自然科学知识和民主主义思想。1904年(光绪三十年)参加礼部会试,廷试一等,签分度支部制用司主事。民国建立后先后任西宁县议会议长、教育会会长、绥远县(今内蒙古托克托县)知县等。1922年受甘边宁海镇守使马麒的委托,到贵德办理皮毛等事宜。1924年农历十月十六日因胃病复发不治而逝,年仅57岁。

李焕章身历清末和民国前期,他长期身处农村,目睹和体察了人民群众身受的疾苦,对当时的社会现实有着比较深刻的认识。旨在针砭时弊,反映人民疾苦,构成了李焕诗的现实主义基调。如《丰州杂咏》、《湟中杂咏》等就是这方面的代表作。还有一类诗,他的主旨在说理,是寓理于诗,或批驳世之廖误,或宣扬作者的主张,诗由此及彼,将抽象的说理寓于形象的描写之中,如《辟贫富关系地理之廖》、《地震》等诗就属类。诗人生长青海,他对家乡的山川风物,民族风情的描写可以说是形象生动,细致入微。他的山水诗清新明快,反映出诗人,对祖国山水的爱恋之情。李焕章的词或抒发所感,或写景状物,往往构思精巧,清新婉丽,大有婉约派词风。

《丰州杂咏》是诗人任绥远县知县时写的,如第七首:

国匮生计蹙,官邪意气高;

有财皆尔禄,无傣不民膏。

寸缕终年著,千金一掷豪;

广宴长席上,曾否听饥号?

诗人用犀利辛辣的笔触揭露了那些千金一掷,穷奢极侈的官史豪贵,深刻地指出他们所挥霍的都是民脂民膏。颈联用强烈的对比手法描绘了剥削者和被剥削者两个对立的方面,从而深刻地反映了社会现实,也可以看出诗人对人民群众的同情心,排陈铺述,托出了尾联那惊人之笔。

青海从清同治年间始,官府向农民在正额田赋之外加征“营买粮草”,到民国时完全成为加在农民身上的只有“营买之名”,而无“营买之实”的沉重负担。农民辛勤劳作一年,交完田赋、“营买粮草”后则十室九空。每年九、十月间兵役下乡追缴粮草,急如星火,在缴纳时又要受到官吏的百般刁难、克扣和勒索,李焕章在《湟中杂咏》中反映了这一弊政:

采买何年始?苍黎近代穷。

营粮各廒裕,层粟四乡空。

忍视飞全苦,谁知射利工。

军门深万里,难得此言通!

辛亥革命以后,统治甘肃(包括今青海省)的甘肃军政府在“民国”的招牌下,使这一地区又陷入了封建官僚军阀的统治。他们竞相苛夺民财,中饱私囊,滥发纸币,土法铸造铜币,扰乱金融,甘肃财政严重空虚。

在“寓禁于征”的口号下,甘肃大开烟禁,“从此全省遍地烟花,烟民到处皆是”,社会秩序混乱,1922年《壬戍新年金城纪事》一诗可作这一段历史的征信材料。诗写道;

国旗飘五色,新历贺三元。

遍布鸦军闹,沿街雀讼繁。

点金无妙术,易钞有烦言。

欲觅铜山地,铸钱塞乱源。

这首诗诗人自注道:“是年金融奇细,钞票个能兑现,年关伊迩,阆闾间皆喧嚷,从来未有之状也”。《朱家井纪事》二首描写本就穷困的农村又遭雹灾,田畔陇头哭声四起,家家断炊,尤其是诗人描写的那难以忍受饥饿的煎熬,牵衣唤母求食的小儿女的凄惨形象,使人不忍猝读:

十家农户九家贫,冷灶无烟甑有尘。

凄绝啼饥小儿女,牵衣阿母唤频频。

李焕章的这类诗,我们可以当做历史来读。李焕章的诗不仅揭露时弊,同情人民群众,而且提出了补时弊,救黎庶的主张--挥金作事业,搞实业。他用诗阐述、宣扬这一思想和主张,这就形成了他的说理诗。如他批驳迷信风水的陋习,提出“勤者富之基,惰者贫之始,贫富本靡常,惰勤考素历”。他借诸具体实例,由此及彼,娓娓道来,似与友人促膝谈心,读来却饶有兴味,也颇具说服力。《地震》一诗写的是发生在1920年一次地震,他用细致的笔墨记述了地震时的状况,地震的成因,笔锋一转,指出那些一遇地震便斋僧佞佛,祈求保佑的愚昧行为,以慈善者面目搞一些施粥汤的赈济也只是暂时之举,提出“何如挥金作事业,造福苍黎博大名”。1919年大雨冲毁老鸦峡通道,“峰峦崩摧羊肠断,行为咨嗟徒抑天。上有万仞之巉岩,下有不测之深渊,鸦峡迢迢四十里,空中惟有鸟盘旋”。往来行旅则“旅客跋山觅径走,挽萝攀藤如猿猴,羸夫冒险涉河流。驱羸渡水如浮鸥,健儿胫折马蹄脱,乱石纵横如卧牛”。

李焕章的山水诗清新明丽,情景交融,字里行间渗透着诗人对祖国山水的爱恋之情。如:

翡翠铺万山,乍诵一峰雪。

策马琼瑶间,人景两清绝。

(《暮春之妆过拉脊山》)

水如碧玉山如黛,柳绕孤村杏绕庭。

隔岸仰瞻飞鸟白,开轩卧见远峰青。

(《宿尕壤即景》)

他写以产梨闻名的贵德地区的春天是“入望梨花千万树,恍疑白雪满园林”,秋天则“黄河明来隔林走,红叶胭脂满树涂”。当登上元朔山纵目四望“绝顶凭临眼界空,群山罗列如儿童。村烟陇树铺平地,北塔南禅入望中。风鼓山峦云乱走,河流石峡声声吼。纵横畎亩碧兼黄,新城古城大如斗。霞涌山凹古洞深,檐牙高啄出丛林”,诗如一幅水画长卷。

诗人生于斯,长于斯,他对青海地区的民族风情非常熟悉,因而作了多方面的描写,如他写草原上的藏族青年女子:

青蛾皓齿跨雕鞍,满背银墩亦壮观。 却怪炎云红日里,灿如白雪戴羊冠。

诗如一幅藏族风情画,那英姿勃勃的藏族女子跃然纸上,呼之欲出。

李焕章的词大多以怀旧思人,即景抒情为内容,构思精巧,清丽婉约。如:

翠烟细柳锁苍茫,柳间一片波光。垂枝倒影任游扬,宛在中央。瞥见苍云半亩,谁知中有池塘,遥从树际见鸳鸯,游泳斜阳。

(《画堂春·翠柳环池》)

李焕章存诗226首,词39阕,辑为《惜阴轩诗草》,有1925年上海商务印书馆本存世。

4 .山东省先进生产者(1921—1985)山东省章丘市人。1949年参加工作。历任粮店营业员、经理。粮食分局基建办公室副主任。在任粮店营业员期间,坚持为“五保户”、烈军属送粮,仅3个月的统计,为1523户送粮62531斤。1958年,被评为山东省先进生产者。

5.淄博市副市长(1907—1973)博山县乐疃镇马公祠村(今属淄博市博山区)人。淄博机械工业的创始人之一。14岁随父客居苏州,在一家杂货店当小伙计,后任账房先生。18岁时,杂货店倒闭返乡。次年,经人介绍到柳杭博盛祥铁工厂学徒,因勤快好学,不久即负责“跑外”,又升账房先生。

1932年,恒泰铁工厂濒临倒闭,掌柜孙恩普聘李焕章替职。他到任后,使恒泰铁工厂振兴,跃居博山铁业之首,生产的蒸汽泵、蒸汽绞车、矿车等产品成为悦升煤矿、鲁大煤矿需要的热门货。他求新善学,对日本产的水泵揣摩研究,积累了大量技术资料,一心想制造中国式的水泵。

新中国建立后,他改“恒泰铁工厂”为“慎昌机器厂” (意为“只有谨慎创业才能昌盛发达”) ,并担任工厂经理。他诚恳接受共产党的领导,积极拥护国家对工商业实行的改造政策。公私合营后,他作为慎昌机器厂的资方尽职负责,主持研制的4K—13和SK—13农用水泵,从1955年开始小批量生产,填补了山东省农用机械的一项空白。

1953年起,先后任淄博市工商联主任、市民建主任委员、市政协委员、山东省工商联常委、省民建委员、省人民代表、全国工商联执委等职。1956—1966年任淄博市副市长。1973年11月因病逝世。

6.明末文人[约公元一六五五年前后在世]字象先,号织斋,山东乐安人。生卒年均不详,约清世祖顺治十二年前后在世。明末诸生。后弃举子业,专肆力于诗古文词。所著有龙湾集、无学堂集、老树村集,凡百余万言。后合诸集刊削为织斋集钞八卷,《四库总目》传于世。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