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何村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9-05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杨何村位于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区玉泉镇南山阳坡,由何庄、毛庄、

上级领导到村指导工作

杨庄、东山坪、肖家沟、四方堡6个自然村组成,有农户378户1680人,有耕地5704亩,2008年人均纯收入1468元。该村地处浅山半干旱山区,土地平整肥沃,但因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缓慢,这些土地仍以种植传统的小麦等大田作物为主,土地的综合开发利用率不高,农民增收缓慢。2008年以来,玉泉镇在市、区两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为主线,在半山区的杨何村建立旱作农业示范区,目前已完成投资50万元,开挖管道渠9000米,埋设上下水管道3000米,打深水井1口,建成100方蓄水池5个,该示范区拟建蔬菜大棚1200个,每棚占地0.2-0.4亩左右。建设采取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育苗、分户管理的模式,在建大棚420个,完成260个,即将完成20个,其余大棚力争4月份建成投入使用。蔬菜基地积极推广设施农业,不断探索浅山干旱山区蔬菜发展新路子,有力提高山区农民收入,既解决川区村失地农民的生活出路问

村庄大棚

题,又带动了经济发展。通过镇村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现在已建成大棚1200个,同时,根据山区缺水现状,利用大棚膜面集雨的方式来补充水源。目前所有大棚已全部栽植了优质蔬菜,确保当年建设,当年见效。

在杨何设施农业示范区的建设中,做到了将基础设施建设与新品种的引进、试验和推广有机结合,2008年引进试验示范航天辣椒30亩、美国番茄、英国豆角、架豆王各5亩,年亩均收入达到3000元。今年在建成1200个大棚,种植航天辣椒430个棚、美国番茄60个棚、英国豆角50个棚,新引进韭星1号、2号两个韭菜新品种,大棚种植230个,引进陇署七号马铃薯新品种,在340个大棚和340亩大田宽膜种植;2008年引进种植甜玉米140亩,亩均收入1000元,今年推广到400亩。今年还试验种植西瓜6个大棚。

该示范区的建成,将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预计蔬菜上市后,农民的收入可比原来种粮提高10倍左右。[1]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