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中协定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9-05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汉中协定”,亦称巴山协定,是指1933年杨虎城与红四方面军在汉中达成的秘密协定。

历史过程

杨虎城写给武志平的信

1933年5月,蒋介石调杨虎城十七路军主力三十八军进入汉中,在东起镇巴西至宁强的五六百里长的大巴山设防,与红四方面军对峙;与川军南北呼应,对红四方面军形成弓形包围夹击。面对如此战略形势,在全国人民抗日的热潮推动下,民族正义感和爱国热情驱使杨虎城对蒋采取两面方针,他对红军佯攻而实守,并希望和红军打通关系,实现互不侵犯以保存实力。杨虎城终于做出决策,与红四方面军进行联络,举行谈判。并委托驻汉中前线三十八军军长孙蔚如主持这项机密工作;确定武志平以军使身份出使川陕革命根据地,“向红军领导同志陈述在日寇侵略中国部分领土、民族国家处于危亡之际,应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愿望”。红四方面军总部高度重视对十七路军这一项联络工作,做出了积极反应。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张国焘、参谋长曾中生以及傅钟、张琴秋、郑义斋、苏井观等红军领导人和各方面负责人,都参加了与杨虎城特使武志平的会谈。远在前线的红四方面军总指挥徐向前、总政委陈昌浩等对此事都给予重视和关注。确定了由川陕军委参谋主任徐以新代表红四方面军,随武志平特使前往汉中,与孙蔚如谈判互不侵犯、共同反蒋的协定条款。经过徐以新、武志平两次往返两军之间,终于1933年6月24日,在汉中与孙蔚如正式圆满地达成了秘密协定,其主要内容是:(1)双方互不侵犯,只要陕军不进攻川陕苏区,红军保证不进军陕西,孙蔚如保证不打苏区;(2)如果红军西进甘肃、打胡宗南,孙部愿给予红四方面军补充部分武器弹药,并予以掩护;(3)红军可以在汉中设立交通站;(4)鉴于形势,双方只能秘密往来,协定不予公开。至此,红四方面军与十七路军正式确立了合作关系。正因为绝密,“汉中协定”便成为中国革命史上鲜为人知的一章[1]。?

历史意义由于“汉中协定”的达成,“巴山无战事”。经过武志平与红四方面军的共同努力,开辟了由[靼瞇羀拇╗拇ㄉ旅孛芙煌ㄏ撸饕怯珊褐谐荹炊誟璠蠛涌瞇布野覽砩0覽嗍豙鼐覽斐厮耓顾甗蛉豙骱涌赱酱颷覽胨涨热趺孛芙煌ㄏ撸晌笔敝醒搿⑸挛魇∥⑸履咸匚牒焖姆矫婢痛ㄉ赂莸亓档耐ǖ馈:炀桶浊叵碌辰⒘私煌ㄕ荆焖姆矫婢毙璧囊搅破餍怠⑼ㄑ镀鞑摹⑵汀⒅秸诺戎匾镒室约扒楸ǖ炔欢鲜渌退涨U饩褪侵摹昂焐煌ㄏ摺薄4媸降娜宋铮衿娴墓适拢罄闯晌骷摇⒁帐跫业拇醋骼侗荆鱿至艘慌谰咛厣淖髌贰�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