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裂孔疝修补术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9-06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手术前的准备工作1、控制呼吸道感染。[1]

2、治疗反流性食管炎。

3、纠正全身营养状况。[1]

体位选择与麻醉方法手术体位的选择选择右侧卧位。麻醉方法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1]

手术步骤一、滑动性食管裂孔疝经胸修补术1、在左胸后外侧或腋下做出纵向切口,经第7或第8肋间入胸。

2、于膈肌、心包和胸主动脉间的三角形间隙中找到食管裂孔疝。切开纵隔胸膜(图1),显露疝囊和食管下端。

示意图1:切开纵隔胸膜

示意图2:将下段食管套纱带牵引

示意图3:剪开松弛的膈食管韧带

3、将下段食管套纱带牵引(图2)。

4、剪开松弛的膈食管韧带(图3)。

5、完全游离出下段食管和贲门、钝性分离出膈肌脚(图4)。

6、将膈肌脚两缘间断缝合3~4针(图5),暂不结扎(图6)。

示意图4:游离食管和贲门、分离膈肌脚

示意图5:将膈肌脚两缘进行间断缝合

示意图6:膈肌脚两缘暂不结扎

7、将食管上切断的膈食管韧带游离缘与膈肌裂孔做褥式缝合(图7)。

8、把贲门及食管下段回纳入腹腔内,将裂孔内外缘上预置的缝线由深而浅逐一结扎,便裂扎叫容不指尖。

9、最后结扎裂孔前方的褥式缝线(图8)。

10、安置胸腔闭式引流,逐层缝合切口。

示意图7:缝合膈食管韧带游离缘与膈肌裂孔

示意图8:结扎裂孔前方的褥式缝线

示意图9:突入胸腔的疝囊

二、食管裂孔旁疝经胸修补术1、进胸后即可于膈上发现突入胸腔的疝囊(图9)。

2、切开疝囊,可见胃、结肠、大网膜等腹内脏器(图10)。

3、分离粘连,将疝内容物回纳入腹腔,并剪去多余的疝囊及周围的脂肪组织(图11)。

4、间断缝合关闭疝囊,食管下段与裂孔做褥式缝合固定(图12)。

示意图10:胃、结肠、大网膜等腹内脏器

示意图11:剪去多余的疝囊、脂肪组织

示意图12:固定食管下段与裂孔

三、贲门食管角重建术1、将游离后的胃底间断垂直褥式缝合于食管下段的前壁和侧壁共3针(图13),约占食管周径2/3。

2、再将胃底向上折叠,间断垂直褥式缝合于贲门上3cm的食管上(图14),并距裂孔边缘5cm以远,由膈肌下方穿过膈肌从上方引出(图15),结扎、固定。

示意图13:缝合游离后的胃底

示意图14:将胃底向上折叠、缝合

示意图15:将胃底穿过膈肌从上方引出

四、食管裂孔疝经腹修补术1、在上腹正中做出切口进入腹腔。

2、将胃向下牵拉,横行剪开食管下端前方的腹膜返折。

3、钝性分离膈食管韧带。

4、用纱带将食管向左上方牵引。

5、将食管后方膈脚内、外缘自下而上间断缝合3~4针。

6、仔细试探缝合后的食管裂孔松紧是否适度,标准同“经胸修补术”。

7、间断缝合食管下段与膈食管韧带,并与食管裂孔固定。

8、逐层缝合腹部切口。[1][2]

手术后的处理方法1、注意双侧肺呼吸音,防止肺不张和肺部感染。

2、保持胃肠减压管的通畅。

3、肠鸣音恢复后,开始口服流质饮食。[1]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