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中国封建社会经济史(1-4卷)

作者:
出版社:齐鲁书社
原价:200.00
出版日期:
ISBN:9787533305994
字数:
页数:2982页码
印次:
版次:1996年11月第1版
纸张:精装
编辑推荐
本书上起战国时期,下至鸦片战争,时间跨度约2300年左右。这么长的时间,作者全线贯通,一气呵成。全书按不同的历史时期横断为九编,由两编或三编合为一卷。故本书内容丰富,容量巨大,相信读完本,你会对中国的经济思想史有一个全面地了解。
内容提要
全书共分四卷,原定120万字,至多不超过150万字,是想写一部简明扼要的专著;谁知越写越多,现在全书已达200多万字,堪称一部大型著作了。
本收上起战国时期,下至雅片战争,时间跨度约2300多年左右。这么长的时间,实难事事全线贯通,一气呵成。故全书按不同的历史时期横断为九编,由两编或三编合为一卷。但每编大体上均按相同的内容分章、节编写,即:人口与资源开发,土地所有制形式和经营方式,地租形态和赋役制度,阶级和等级关系,官私工商业、货币、城市与交通,民族间的贸易和对外贸易,其中还插入相就的科学技术与发明。这样,各编的相关章节又可以前后连贯起来,不失全书的一贯之道。
按照现行的观点,中国封建社会自战国以后是直线式缓慢发展的,或者说是处于长期停滞状态。其间虽有一些大大小小的社会波动,但社会经济总是在原地踏步,没有多少实质性的进展。本书认为,这种观点是不符合中国的历史实际的。事实上,中国封建社会经济是在不断地曲折和反复中跳跃式前进的。其间既有高潮,也有低潮,大起大落,波涛起伏,循回上升,在世界历史上可谓独树一帜。
本书的编写目的,一是有感于当前还缺乏一部像样的中国封建社会经济通史,二是有感于当前的经济建设必须以中国社会经济的历史规律为依据。
目录
前言
总论
一、中国封建社会的开端
二、关于中国封建社会的长期性问题
三、中国封建社会中的土地问题
四、中国封建时代的工商业问题
五、中国封建时代的阶级与民族
第一编 战国与秦朝(前475—前206年)
第一章 人口增长与经济区域的变动
第二章 土地制度与农业的进步
第三章 手工业、商业、货币
第四章 社会阶级结构、地租形态、赋役制度
第五章 经济政策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第六章 百家争鸣中的经济思想
第二编 两汉(前206-220年)
第一章 户口与经济区域
第二章 土地制度与经营方式
第三章 手工业、商业、货币城市
第四章 社会阶级结构 、地租形态 、赋役制度
第五章 经济政策及其社会经济的作用
第六章 秦汉时期的经济思想
编后记
第三编 魏晋南北朝时期(220-589年)
导言
第一章 人口总是和经济区域变动及北方的畜牧业经济
第二章 土地制度与农业生产技术
第三章 官私手工业和商业、货币
第四章 社会阶级结构及徭役赋税和商税
第五章 政治经济政策和民族融合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
结语
第四编 隋唐五代埋藏(581-960)
第五编 两宋时期(960-1279年)
第六编 辽夏金(916-1234年)
第七编 元代(1276-1368年)
第八编 明代(1368-1644年)
第九编 清代(1644-1840年)
作者介绍
田昌五,1925年7月13日出生于河南省郾城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47年考入北京大学历史系,同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1年毕业后留校任教,任北京大学团委副书记等职。1956年调入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1978年任研究员,1986年评聘为博士生导师。1987年调入山东大学,任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山东大学历史研究所所长,兼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生导师、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文明研究中心学术顾问、中国文化书院导师、西北大学兼职教授。同时任中国殷商文化学会会长、中国农民战争史研究会会长、中国秦汉史研究会顾问等职。2001年10月6日凌晨4时22分逝世于山东大学齐鲁医院,享年76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