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家太极拳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9-06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杨家太极拳起源

杨班侯

杨健侯一直随父在京城以教拳为业。为适应教拳的需要,健侯不断对其父杨禄禅所传拳架进行修改简化,直到逝世后,在其季子杨澄甫(1883—1936)手里才正式定谱,人们称其为杨式太极拳定型拳架,亦有人称之谓八五式太极拳,杨澄甫所定型的系列拳架有八五式(八五式太极拳又分实腿转体和虚腿转体两个套路)、三十七式太极拳、太极长拳、太极散手五个套路。目前,人们称杨班侯为代表的支派为杨式 老架。杨健侯为代表的支派以杨澄甫所修订的拳架为准,称杨式定型架两大流派。学法

杨健侯

下面我对这两大流派拳架怎样学,学什么才能应用简述如下,以供读者能全面了解杨式太极拳真谛。

老架亦称班侯拳架,其学习程序为:先学中架(其中包括两个虚腿拳架、两个实腿拳架)、再学提腿架(有两种练法,亦可说为两个拳架)、大架、快架、撩挎八卦掌、四玉(隅)捶、四路炮捶、十三路炮捶、散手、一时短打、最后学习小架。这些套路除练招式用法之外,它们在太极拳的五大要素中,中架为灵敏;提腿架、大架为体质;快架为速度;撩挎八卦掌、四玉(隅)捶、四路炮捶、十三路炮捶为力量;小架为技巧;散手、一时短打是五大要素在实战中的具体实现。

它们的具体练法如下:中架:姿势高低与动作幅度适中,故称中架。是初学太极拳的入门架子。该拳架分为阴手阴腿、阴手阳腿、阳手阳腿、阳手阴腿四个拳架。(现在在社会上流传大都是杨澄甫先生简化定型的阳手阳腿和阳手阴腿拳架,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虚腿拳架和实腿拳架)。在练习时,先求形似,后求神似。在手眼身步皆能合度的基础上,做到圆活连贯,上下相随。由松入柔,运柔成刚。渐至轻灵不浮,沉稳不僵。加之推手练习。在实战中主要用于中盘。整个套路除比当今流传的杨澄甫定型拳架多一个践步栽捶、二起脚外,其它拳势、顺序基本接近。速度较慢,每遍约15分钟。提腿架:拳势顺序与中架相同,姿势要求比中架低,步子大。在每个定势运动时,要求不可忽高忽低,但在每一个姿势完成后加一个提腿,故称提腿架。提腿架有两种练法,一个是侧重实战应用的,一个是练习提放术的。提腿的具体要求是,一条腿直立起来,另一条腿曲膝上提,提的越高越好,脚同时要有向前踢或蹬之意,在实战中主要用于上盘。然后,这条直立的腿下蹲,另一腿伸出去做下一势动作,比中架增加了八十多个提腿动作,使腿产生巨大的摧毁力,在技击中一旦被腿击中,对方不亡即伤,故太极拳有“传上不传下”之说,所以能得到其传者甚少。此架着重练习的是太极活桩,以增强气力,体用兼备。配合专门的呼吸锻炼,就是太极提放术。尤以健身效果最佳。坚持锻炼,可舒筋活血,顺气通络,调节阴阳,祛病延年。因速度较慢,每遍约25分钟左右。大架:是在提腿架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功力的拳架。其特点与提腿架相近,但每势完成后不提腿,而都要跟步,使两条腿当一条腿用。步子和动作幅度比提腿架更大一些,故称大架。在练习时,弓步坐腿,臀部均低于膝,进退都要求在一条腿下蹲的条件下,先将另一腿收回,再仆步伸出,这样势必增加了活动量,故此便于提高功力。由于不断以仆步往来、旋转,因而可以在方桌甚至高凳下往返穿越。其高难度,于此可见端倪。该拳架在实战中主要用于下盘,每遍约6分钟左右。快架:动作名称顺序与中架相似,是在中架、提腿架、大架具有相当基础之时,为增加武功而深入练习上盘、中盘、下盘综合运用提高的拳架。此架一直秘不外传,仅传入门弟子。其特点是速度快、姿势低、步子比中架要大。全套要在三分钟内一气呵成,故称快架。因为低而快,姿势与中架、提腿架、大架有明显区别,它可以在实战中用任何一势封住对方上中下三盘的进攻。同时可以用任何一势击打对方上中下三盘。在演练速度上,除整体动作较快外,很多完成定势的动作要带发劲。据说,杨班侯在打四玉捶时,四捶听起来是一个声音,使人目不暇接。此架难度较大,长功较快,实用性强。即使中架、提腿架、大架功底较好,初学也难较快适应。必须先分段练习,随着功力增长,渐至一气呵成。撩挎八卦掌、四玉(隅)捶、四路炮捶、十三路炮捶、散手、一时短打六个拳架子是练掌、拳的爆发力,增强腰、腿的灵活性和提高对打实战能力的。据杨式太极拳第四代传人林金声(1913—1988)先生说:“只要功夫到家,掌就是刀,拳就是捶,无坚不摧,分筋挫骨,无一不能。”小架:是继以以上拳架之后更高层次的拳架。其特点是姿势高、速度慢、动作幅度小,故称小架。整个套路可在方桌之上演练,故有拳打卧牛之地之说。其名称顺序虽然与中架接近,但从中增加了六十多个开合动作,每遍拳架约30分钟练完。整个套路中两手掌始终似抱球运动,不带发劲,从表面看,似乎回到比中架更高更慢的状态,然其内涵却有质的飞跃。功力已就,技法娴熟,由此进入练神还虚阶段。亦即由抬功、劲功进入气功阶段,真正将阴阳、刚柔、虚实、动静、蓄发、体用合为一体,乃至无形无象,全身透空,肃静自然之境,架子虽小,仍可巩固加深原有功力,健身效果更属上乘。故此,该架被历代传人视为珍宝,即是拜门弟子也要严格择人而传。

杨澄甫

杨式太极拳定型系列拳架,其学习程序,杨澄甫在《太极拳之练习谈》中指出:学习“太极拳之程序,先练拳架(属于徒手),如太极拳,太极长拳;其次单手推挽、原地推手、活步推手、大履、散手……。 杨式太极拳定型拳架,是杨澄甫根据教学经验和社会需要,使其在保留传统技击技法而又易学易练,将太极拳老架中难度较大的动作简化而成,太极拳定型系列拳架有太极拳(其中包括一个虚腿拳架、一个实腿拳架和一个三十七势拳架)、太极长拳、太极散手五个套路。 这些套路除练招式用法之外,它们在太极拳五大要素中,八五式太极拳为灵敏、三十七式太极拳慢架为技巧、三十七式快架为力量、太极长拳为速度、太极散手为体质和五大要素在实战中的具体实现,它们的练法如下:八五式太极拳:分高中低三个架子,名称顺序都一样,香港太平书局1968年出版杨澄甫著《杨式太极拳真本》和人民体育出版社于1963年出版傅钟文先生著《 杨式太极拳》两书的《简介》中写到:“ 杨式太极拳的拳架有高中低之分,初学者可根据不同的要求,采用高低不同的拳架适当调整运动量。”高中低三拳架的特点、要求基本与老架中的大中小拳架特点、要求相近,在此不做赘述。 八五式太极拳的练法有二,一是实腿拳架,是以练上下相随,周身一家和固的练习。二是虚腿拳架,虚腿拳架除巩固实腿拳架所具有的特点之外,主要是增加荡的练习。练习的程序最好要先练实腿拳架,再练虚腿拳架。三十七式太极拳:其拳架集 老架的炮捶、撩挎八卦掌于一体。杨澄甫在1931年著《太极拳使用法》第107页,三十七式图解后附《太极拳用法秘诀》中云:“擎、引、松、放、敷、盖、对、吞。以上三十七图(式),皆使用要法,同志不可以为浮言,虽然解明与人对敌时亦许手法少易,方向不可泥撮影至,于千变万化,随机应敌之时,一手可变五手,笔难形容,同志须细心研究揣摸为要,盖不离扌朋扌履挤按、采列肘靠八法,进退顾盼定五行也。” 三十七式拳架练法有二。一是慢练,以气运身,行至于掌、拳。二是快练,以增加速度和爆发力。“太极拳有分筋挫骨之手,有点穴之手、有阴手、有阳手、有五行手、有入骨拳、有撇心捶、有伏虎肘、有贴身靠、有鸳鸯腿、有刀掌剑指、有刁拿手、有隔山打牛之能力(此非真打牛,言皮膏无痛,而内受伤矣)。”(见1931年杨澄甫著《太极拳使用法》第144页)。太极长拳:是杨澄甫由 老架中的快架逐步演化而成并定型为七十余式的。其特点、要领参照班侯快架。太极散手:其套路练法有二。一是单人练习,以进一步增加速度和爆发力为主。二是双人练习,以提高沾粘连随,不丢不顶和实战技击能力。然后,研究探讨练习太极拳成功者们的诀要。吴全佑(1834—1902)先生拜在杨班侯门下学习太极拳,造诣精深,后自成一派,为吴式太极拳。“至今吴式太极拳除慢架子之外,尚保留传统套路快架子”(见1987年河南科技出版社出版吴英华(1905—1996)、马岳梁(1901—1998)编著的《吴式太极快拳》简介)。此足以说明,吴全佑至少跟杨班侯学习了杨式太极拳的中架和快架两个套路。 李万成(1865—1946)先生是杨班侯的得意门生,他全部继承了杨式太极拳 老架系列拳架,为 杨式太极拳第三代传人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他的传人基本集中在永年一带。他所传的大架、中架(四个套路)、小架、提腿架(两种练法)、快架、撩挎八卦掌、四玉(隅)捶、四路炮捶、十三路炮捶、散手、一时短打,都保持了杨式太极拳 老架的原样没有简化,难度较大,故习练者较少。陈微明(1882—1958)先生是杨澄甫先生的入室弟子,对 杨式太极拳定性系列拳架理论整理、套路传播功不可抹。《太极拳说“十要”》、《论太极推手》皆以杨澄甫口述,陈微明笔录而传之于世。他还先后著有《太极拳术》、《太极剑—附太极长拳》、《太极答问—附单式练习》等书。陈文成先生在《陈微明太极拳遗著汇编》前言中写到:“《太极拳术》一书,是先祖将杨澄甫先生口授内容笔之于书,赠给澄甫先生,以表达酬谢之意的。后来应弟子们的要求,征得澄甫先生同意,才刊印出版,并且一再强调是代澄甫先生笔述成书的。可见他的尊师重道,一丝不苟的严肃态度。” 陈微明先生在《太极剑—附太极长拳》一书的《太极长拳序》中说:“澄甫先生传余太极拳,复传余太极长拳,其中有数式为太极拳内所无者,其余大概相同,惟转换之处前后略变易耳。”后陈微明先生在太极长拳原有几十式的基础上又发展成为一百多式(见《陈微明太极拳遗著汇编》143—144页)。

陈微明

现今在社会上流传的太极长拳大都为陈微明先生增添动作后的太极长拳。其新增名称大都是一些太极拳系列拳架中所没有的名称,如“双托掌”、“猴顶云”等,为杨式太极拳的发展、推广做出了重要贡献。从资料中看,陈微明先生至少跟杨澄甫先生学得八五式太极拳和太极长拳两个套路。董英杰先生为杨澄甫先生的高足

董英杰

董英杰先生为杨澄甫先生的高足,他不但功底淳厚,拳架气派宏大,他在理论研究方面造诣颇深,著有《太极拳释义》一书。该书内容从技击技术,到理论研究和杨式太极拳拳谱等方面都十分丰富。该书最后一页附有《太极快拳》(又名英杰快拳),拳式共有27式。他对太极快拳注释道:“快拳是由上乘功夫,经实用而发明,有慢有快,慢是以静待动,快是发劲神速,有阴阳,有虚实,有精神,有蓄神,身法巧妙,姿势精彩,然非有三年以上功夫,不易领略也。”杨澄甫的《太极拳使用法》就是董英杰先生执笔编写而成。这本书中有杨式太极拳定型系列拳架的八五式太极拳和三十七式太极拳两个拳架。由此看来,董英杰先生至少跟杨澄甫先生学得两个套路。 郑曼青(1901—1975)先生为杨澄甫先生的得意门生。文武兼备,他晚年积一生习拳经验,编就“37式郑子太极拳”,并著有《郑子太极拳十三篇》、《郑子太极拳自修新法》等书。杨澄甫的《太极拳体用全书》是郑曼青先生执笔编著而成。这本书的拳架是杨式太极拳定型系列拳架中的八五式太极拳的实腿拳架,而郑曼青先生平时主要修炼的是八五式太极拳虚腿拳架。根据以上资料分析,郑曼青先生至少掌握八五式太极拳的虚腿拳架和实腿拳架两个套路。汪永泉(1904—1987)先生说:“太极拳的架子有养生和技击之分。”“目前,流传于世并广泛习练的就是这套养生拳架。单练这个套路是不可能技击的,需要补充揉手技法。杨式太极拳技击架子只传给自家子弟和部分门徒。”(见1990年人民体育出版社出版汪永泉编写《杨式太极拳述真》第8页、12页)。由此可见汪永泉跟杨澄甫至少学了两个太极拳拳架。林金声(1913—1988)先生是李万成先生的入门弟子,他为 杨式太极拳 老

黄德辉博士

架系列拳架第四代传人中杰出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太极拳传人主要集中在永年、邯郸一带。他所传的大架、中架(四个套路)、小架、提腿架(两种练法)、快架、撩挎八卦掌、四玉(隅)捶、四路炮捶、十三路炮捶、散手、一时短打,都保持了杨式太极拳 老架的原样没有简化,运动量较大,故能全部继承下来的屈指可数。傅宗元(1913—1984)先生是杨澄甫先生的得意门生,为杨式太极拳定型系列拳架第四代传人中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他全部继承了杨式太极拳定型系列拳架的八五式太极拳的虚腿拳架和实腿拳架、三十七式太极拳、太极长拳、太极散手五个套路。他的太极拳传人遍及到全国各地,因种种原因,能全部继承下来的寥寥无几。陈炎林先生说:“

胡云绰

练习推手大扌履至相当程度后,则散手之应用万不可不研究,否则如九仞之崇,所欠一篑,岂不惜哉。”(1949年国光书局出版陈炎林编著《太极拳刀剑杆散手合编》第236页)。由此可见陈炎林至少学得杨式太极拳定型系列拳架的八五式太极拳和太极散手两个拳架。杨澄甫先生在广东的徒弟也有几个。胡云绰是他的关门弟子之一。中国解放后,胡云绰在香港发扬杨家太极拳。他在1975年收了美籍华人黄德辉为徒,传授杨家太极拳,剑,刀,枪。现今黄德辉的太极拳学员满布天下有超过50多万人。他的梅花国术国际联盟总会的太极学院遍布世界35个国家。分馆超过200多所。是当今私人最大的太极拳团体之一。

相关影视剧基本资料片名:广府太极传奇

地区:中国大陆

语言:国语

集数:30集

首播时间:2010年7月27日(CCTV1每晚22.28分播出)

出品人:杜尚军、申晓义

制片人:杜尚军

总监制:李士杰

总监制、文学顾问:李明朝

总策划:宋海 刘荷香

编剧:张作人、张作民

导演:曹荣

荣誉出品:北京太空国际影视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河北电影电视剧制作中心

联合摄制:河北电影电视剧制作中心、河北省永年县人民政府、北京太空国际影视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总发行:北京太空国际影视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主要演员黄圣依--饰杨玉英

谭耀文--饰严振国

杨子--饰许文华

罗家英--饰杨天成

曹荣--饰通应

秦丽--饰杨玉岚

姚中华--饰春兰

李颖--饰吴氏

张钧涵--饰石锁

王少君--饰东樱

李玉龙--饰严仲乾

洋光--饰武同义剧情介绍故事发生在1925年的河北广府古城。

太极拳一代宗师杨天成(罗家英饰)以开办拳馆为生,正值新一届拳馆开课,众拳家友人皆来相贺。五行通臂拳高手通应(导演曹荣饰)挑唆拳会会长严仲乾到杨家拳馆责难,严仲乾纵容通应滋事生非,通应和杨天成比手,结果杨天成被暗器所伤,幸而杨家长女玉英(黄圣依饰)及时赶到才免遭毒手,杨天成伤势严重需百日静养,无法开馆授拳,一时拳友纷纷离去,杨家声誉开始受影响……

在广府中学校长许文华(杨子饰)和杨家次女玉岚(秦丽饰)、师弟石锁(张钧涵饰)的帮助下,杨玉英女扮男装,冒充杨家弟子开课讲拳,不料被通应识破。通应挑唆严仲乾利用拳会权势,并以“传男不传女”的太极门训要严惩玉英,通应把玉英骗到拳会,严仲乾要据祖训断筋废功,遭到副会长武同义的反对,但严仲乾利用会长权利一意孤行。玉英被绑游街,杨天成率夫人吴氏(李颖饰)、玉岚、石锁、许文华、春兰(姚中华饰)、娅婷赶来相救,通应却利用团城地形将杨天成一家困住,杨天成和许文华被通应打伤,眼看玉英就要被断筋废功,关键时刻,严仲乾的独子严振国(谭耀文饰)飞马赶来把玉英救走。

严振国是杨天成的真传弟子,也是玉英青梅竹马的恋人,从军数载奉父命返乡,为的是要创立严家拳派。他与玉英的婚事一直受到父亲严仲乾的反对,因此进退两难。振国劝玉英和他远走高飞,玉英却要留下来继续办女拳馆,两人发生冲突。振国由于私救玉英受到父亲斥责,严仲乾决定要用家法来严惩振国,通应却想趁机将振国杀害,让雇佣的凶手服下延时毒药。通应实施杀人计划,关键时刻,杨天成救了振国。通应封了拳馆,许文华带春兰、娅婷等众多学生上街游行,宣传进步思想,并动员女学生入馆学拳,但并不顺利。

严振国提出要进民团做事,以实力开拓严家拳业。巴爷建议通过玉英打擂决定女拳馆的命运。玉英打擂,无人能敌,严仲乾借口振国身上有伤,逼其喝下其实已经被通应做了手脚的兴奋药,结果出现幻觉,不认六亲,将玉英打伤,自己也昏倒在地。尽管严仲乾封了杨家拳馆,吴氏还是用偏方救了振国性命。

杨天成觉得与严家联姻无望,开始动员玉英与许文华相好,玉英没有答应,因为他不愿放弃严振国。许文华是个参加过“五四运动”的激进青年,玉英受她的启发,认为太极拳只有走健身祛病的发展道路才能继续生存下去,这一想法得到了玉英的妹妹玉岚和许文华的大力支持。玉英破天荒当上女拳师,开办了第一所女子拳馆,在受到保守拳家责难的同时,还要与形形色色的封建势力进行斗争。

严家走的则是与杨家完全相反的道路,严仲乾逼迫儿子严振国练习太极拳点穴大法,并要以此为基础创立以攻防技击为主要特点的严家太极拳。严振国进入地方武装民团做事。刚正不阿的严振国看不惯民团的种种恶行,于是在民团里展开了一段崭新的民团整段、改革行动,尽管他也是屡屡受挫,但他却不畏强权,坚持到底,争取每一个为百姓伸张正义的机会,得到百姓和民兵们一致的支持和爱戴!

对严家怀着深仇大恨的通应,是个身份复杂的人,他对严、杨的两家的迫害从没停止,幸好,大帅的妹妹吴夫人在玉英所研究的健身祛病太极拳方面甚是受益,于是在大帅的指令下,通应的行为有所收敛。可是不久,大帅失势了,通应成了广府的头目,于是他开始对严、杨两家公开迫害。关键时刻玉英和振国同心协力,又在许文华的帮助下,以一套绝世的太极高招,制服了通应,也制服了他手中的洋枪。

最终,严振国在玉英的执着精神和时代的进步中妥协,全力协助玉英将太极拳推向全民健身的体育项目中去……保护推广太极拳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县广府镇被誉为“中国太极之乡”,杨式太极拳宗师杨露禅、武式太极拳宗师武禹襄于200年前先后诞生于此,从而奠定了广府古城在海内外太极拳界的历史地位,成为闻名遐迩的太极城。但是与广府古城保护相比,非物质文化遗产广府太极拳的保护则更应注重人,以人为本,推广普及太极拳,宣传太极拳,用影视剧来带动宣传不失为一种好的方式。宣传太极精神据悉该剧不仅作为全民健身运动的献礼,同时也是向2008年奥运会的献礼。《广府太极传奇》根据广府太极拳一代宗师杨澄甫的真人真事改编,旨在宣传太极精神。该剧由河北省电视剧制作中心、邯郸市永年县政府以及北京太空国际影视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联合摄制。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