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士愁
人物简介
彭士愁,903~956年,土家族,五代十国时吉州庐陵(今江西吉水)人。938~956年间为溪州刺史,是五代十国时溪州割据政权的首领。
详细介绍
彭士愁(903~956),又名士然、彦唏,吉州庐陵人。其父土家族首领彭缄,在唐末战乱之际统一了酉水流域各部,后来联合漫水(今湖北来凤)土官之弟向伯林等,打败并赶走了溪州蛮酋吴着冲,随后又相继征服了惹巴冲等土酋。910年,楚王马殷任命彭缄为靖边都指挥使、溪州刺史,领上、中、下溪州及保靖、永顺等州。
938年,彭缄去世,彭士愁即位。彭士愁继位后,勤于政事,注意发展农业生产,又团结各部,德到了溪州诸蛮的拥护,势力雄厚,不断扩大辖区。后来兼有上、中、下溪州、保靖、永顺、龙赐、天赐、锦、奖、懿、远、安、新、洽、南、富、宁、来、顺、高、忠顺、感化等20余州,领域在今湖南永顺、龙山、保靖、古丈、溆浦、辰溪、芷江,湖北来凤、宣恩,四川酉阳、秀山一带。建立起了一个强大的割据政权。
楚王马希范掠夺溪州民众,引起溪州人民不满,天福四年(939年)八月,彭士愁率领锦、奖、溪三州诸蛮上万人,进攻楚国的辰、澧州。九月,楚王派刘[京力]、廖匡齐领五千人反击,著名的溪州之战爆发,十一月,彭士愁败退溪州,楚军追至溪州,彭士愁撤出溪州州城(今老司城),退据山寨,依靠四面悬崖绝壁天险,抵抗楚兵,廖匡齐沿梯上攻,保山寨内箭如雨下,楚兵被击退,廖匡齐战死。不久,刘[京力]再次进攻,并截断彭士愁的水源、粮道,一天趁着大风,楚军用火箭射入山寨,寨内的草屋和防栅全被烧毁,士死伤过重。彭士愁率兵乘夜冲下山,向锦、奖州的深山撤退。
次年(940年)正月,彭士愁派其次子彭师杲率诸蛮酋长田洪斌、覃行方、向存枯、罗君富携锦、奖、溪州印信、地图,向楚国请降。双方谈判后,缔结盟约,在永顺会溪坪铸立“溪州铜柱”,彭士愁与楚划江而治,酉水之南归楚,酉水之北归彭士愁。并且和约还规定:楚国军民不能随意进入溪州;彭士愁属下的部落酋长如有冒犯楚国的,只能由彭士愁科惩,楚国不能发军讨伐;楚国不能在彭士愁的辖区内征兵;彭士愁的辖区的官吏由彭士愁任免等等。
从这些和约规定来看,彭士愁表面上归属楚国,其实质上在其辖区建立了一个独立王国。彭士愁建都城于会溪坪(今酉水河岸老司城),统辖有20余州。
956年,彭士愁去世,其子彭师裕即位。
其后,彭士愁的子孙相继世袭统治酉水流域,在五代、宋朝称刺史或知州,在元朝之后,称宣慰使、宣抚使、长官等司,统称为土司。直到清朝雍正年间,1727年,清政府实行“改土归流”政策,彭氏献出其辖地,彭氏统治结束。彭氏王朝从910年建立,到1727年结束,竟历经楚、北宋、南宋、元、明、清等多个王朝,存在了817年,其中功绩最显赫就是彭士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