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名称:【双调】折桂令·次酸斋韵
年代:元代
作者:张可久
体裁:散曲·小令
宫调:双调
曲牌:折桂令
作品原文【双调】折桂令
次酸斋韵
倚栏杆不尽兴亡⑴。数九点齐州⑵,八景湘江⑶,吊古词香⑷,招仙笛响,引兴杯长⑸。远树烟云渺茫,空山雪月苍凉。白鹤双双,剑客昂昂,锦语琅琅。[1]
注释译文[注释]
⑴不尽兴亡:指对历代兴亡变迁的感慨绵绵不尽。
⑵九点齐州:齐州,即中国。古时中国分为冀、豫、雍、扬、兖、徐、梁、青、荆九州。
⑶八景湘江:即潇湘八景。
⑷吊古词香:指凭吊古迹抒怀赋诗。
⑸引兴杯长:谓兴致佳饮酒多。化用白居易《初授秘监并赐金紫闲吟小酌偶写所怀》诗句:“酒引眼前兴,诗留身后名。”
[译文]
倚栏干看不尽千古兴亡,数神州见九点小小烟尘,看湘江八景渺茫。凭吊古迹诗词飘香,招引仙人竹笛鸣响,激情奔放举杯痛饮杜康。远处的树丛笼罩云雾青烟迷离朦胧,空山上明月辉映白雪落寞苍凉。看云天白鹤一双双自在飞翔,大道上剑客游侠意气昂扬,锦绣闺房里笑语琅琅。[1]
作者简介张可久
(约1270—1348后)元曲作家。一说名久可,号小山。庆元(今浙江宁波)人。多年任下级官吏,时官时隐,足迹遍及江、渐、皖、闽、湘、赣等地,一生坎坷不得志。他是元代散曲清丽派的代表作家,与乔吉并称为元散曲两大家。现存作品有小令八百五十五首,套数九套,为元人中最多者。其散曲多为欣赏山光水色,抒写个人情怀和应酬怀古之作。作品讲究格律音韵;着力于炼字炼句,对仗工整,字句和美;融合运用诗、词作法,讲究蕴藉工丽,而且常常熔铸诗词名句,藉以入于典雅。明清以来颇为文人推重,《太和正音谱》誉之为“词林之宗匠”。有《小山乐府》。[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