恰克合唱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9-07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恰克是世界上最特殊的声乐形式之一。即用人声来打节奏,流行于印尼的巴厘岛。它起源于印尼的前印度时期,是古老的祭典“仙女舞”的一部分,即男女声伴唱中的男声部分。这种舞蹈通过两位少女在舞蹈中的昏迷状态与神灵沟通以驱魔降福。在印度古代两大史诗之一的“罗摩衍那”传入巴厘岛后,便与原有的仙女舞相结合,成为协助罗摩王子进攻魔王的猴子大军出发前的舞蹈和合唱。恰克是在夜晚演唱的,在广场上燃烧着熊熊火炬的四周,围坐着100-200个上身赤裸的男子,他们分成五圈,双手高举颤动,身体摇晃,大声地用五种不同的节奏喊叫"恰克"这个音节,其中一圈人用同一节奏不断喊出“朋、朋”的声音,其他四圈则采用声部插入,重合的技巧,用各自不同的节奏型叫喊“恰克”,因此形成一种连续不断,类似蛙叫的声音,很有感染力。克恰克曾在1932年德国电影《魔鬼之岛》中表演过,一时名声大振,现在已成为巴厘岛重要的旅游节目。日本民族音乐学家小泉文夫还将“克恰克”引入日本,在东京每年都有日本人演出的“克恰克”。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