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余秋雨讲文化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9-07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图书信息

书 名: 听余秋雨讲文化

作者:李铭

出版社: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3-1

ISBN: 9787561345535

开本: 16开

定价: 29.80元

内容简介余秋雨的独特之处在于,他打破了传统散文的束缚,创造了新的意与思相结合的文化散文,借山水风物、区域历史来寻求中国文化的巨大内涵与意蕴,以及人格的构成与人生的真谛。他用冰冷的手笔却并不冰冷的文字将地理写成了历史,将历史写成了文学,又将文学写成了最最直白的感受。他不是一个批判家,却无情地在文字间批判着现实社会的残酷无情;他不是一个社会学家,却用敏锐的目光把历史拉回现实,把现实拽向未来;他只是一个文化人,用文化人的细腻感受去体会这人类的天空下遗留下来的魅力、辉煌、丑陋、卑劣……他的散文核心成分是议论,但又多以抒情的笔法来表达,这种抒情与议论的水乳交融,使文中的议论充满了睿智与情趣,使读者总能在理性的思考中获得一种特有的精神享受。可以说,余秋雨的散文,已经跨越了纯文学的界线,走向文化领域。如果读者对余秋雨先生的散文还有质疑,那么就请从本书开始——翻开第一页,从本书对余秋雨作品零星片语的撷取中,用心去鉴赏、去感悟、去摸索知识以外的文化内涵。

作者简介余秋雨,1946年生,浙江余姚人,中国当代著名艺术理论家、文化史学者、散文家、知名学者。1968年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历任上海戏剧学院院长、教授,上海戏剧家协会副主席。在海内外出版过史论专著多部,曾被授予“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上海市十大高教精英”等荣誉称号。 曾以散文集《文化苦旅》震动文坛,先后获上海市文学艺术优秀成果奖、台湾联合报读书最佳书奖、上海市出版一等奖等,从此打出“文化散文”的旗帜,其作品沉静而具有文化底蕴,有评论家誉之为“左手写散文,不落其浅薄,右手撰述艺术理论,也不失其艰涩难明”。主要著作有:学术专著《戏剧理论史稿》、 《艺术创造工程》、 《戏剧审美心理学》;散文集《文化苦旅》、《山居笔记》、《予年一叹》、《行者无疆》;回忆录《借我一生》等。

图书目录第一章摩挲中国文明

来自洞穴的火光

◎别有天地非人间

◎穿越现实的门径

丹青石壁似竹简

◎罹难的“荷马史诗”

◎那些失落的碎片

舞蹈着的活图腾

◎她的名字叫“傩”

◎贵池为我们作证

魅力上海的细节

◎走路去上海

◎睁眼看西方

零落成泥碾作尘

◎陨落不了的精神

◎在废墟的底色下

第二章寻觅中国历史

黑水白山埋忠骨

◎那片神奇的水域

◎一方水土一方人

诉不尽的黄河缘

◎波澜壮阔走西口

◎表里河山山西人

站在七朝古都前

◎开封何时才能开封

◎千秋画卷洗尽铅华

千载宁谧的后院

◎翰墨风流才子地

◎情人眼里出西施

截不断的三峡情

◎醉里挑灯观三峡

◎鬼斧神工都江堰

第三章辗转中国艺术

酣畅淋漓直笔书

◎软硬相兼总相宜

◎晋唐名家显风流

纸上的重峦叠嶂

◎书画同源写诗意

◎残枝怪鸟画人生

六百年吴韵流长

◎来自苏州的笛声

◎昆曲京剧余韵香

用心炼出的璀璨

◎流光溢彩五色石

◎屋檐上的琉璃瓦

第四章提炼人性温度

在亲情中品咂爱

◎亲情无价,时不我待

◎予人玫瑰,手留余香

无所求的真朋友

◎高山流水,知音难觅

◎阳春白雪,下里巴人

寂寞中骄傲绽放

◎耐得寂寞,超越寂寞

◎寂寞诗文,寂寞帝心

漂泊的边际生态

◎轻声呼唤,永恒乡愁

◎在寻找中,漂泊追逐

小人的前世今生

◎比而不周,小人特性

◎小人之心,君子之腹

第五章探索中国文人

数不尽的硬骨头

◎文人不可无傲骨

◎腹有诗书气自华

文人政治的隐忧

◎折腰的那些文人

◎谪贬文化的前沿

灵感的不竭来源

◎纵情尽兴山水间

◎幽兰寂寞水自流

最后的一根神经

◎唐朝诗坛仙圣佛

◎隐逸人格的风度

第六章铺展文化传承

在收藏背后呼唤

◎风雨中文化遗存

◎融入藏书的世界

独立自由之思想

◎兴衰荣辱的书院

◎书院文化的复活

传承知识的音符

◎感悟语言的多元

◎走红背后的思考

不可忽视的教育

◎无法回避的考试

◎尊师重教的关怀

余秋雨小传

◎余秋雨其人

◎平易中的语言魅力——桑庚楚

◎余秋雨的思想价值——朱庆华

◎一种全新的人生哲学——胡守荣

附录

◎余秋雨学术著作概述

参考书目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