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花叶斑病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9-07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中文名:

桂花叶斑病

所属分类:

叶、花、果病害

分布:

该病主要分布于上海、江苏、安徽、福建、辽宁、河北、四川等地。

病原菌:

半知菌亚门、腔孢纲、球壳孢目的枇杷壳二孢

病原菌形态与生物特征:

分生孢子器球形,黑色,直径90~120μm;分生孢子长椭圆形,微弯,双孢,分隔处略缢缩,无色,后期略带黄色,(3~8.5)μm×(8~11.5)μm。

为害部位:

叶片

为害时期:

长江中下游地区发病期在6~10月。

症状:

叶片病斑近圆形,直径5~6mm,病斑中央灰褐色至灰白色,边缘红褐色。后期病斑上产生黑色小点,是病菌的分生孢子器。

发病规律:

病菌在病叶和病落叶上越冬,次年春季借风雨传播。多雨和潮湿环境、气温达15~20℃时容易发病,长江中下游地区发病期在6~10月。

传播途径:

借风雨传播。

治理措施:

1)清除病叶,雨后及时排水,降低环境湿度。 2)药剂防治可参考桂花枯斑病。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