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桂花炭疽病
所属分类:
叶、花、果病害
分布:
分布于北京、上海、河南、广东、四川等地。
病原菌:
半知菌亚门、腔孢纲、黑盘孢目 胶孢炭疽菌
病原菌形态与生物特征:
分生孢子盘黑褐色,直径100~300μm;刚毛少,暗褐色,隔膜1~2个,(5~6)μm×(64~71)μm;分子孢子梗圆筒形,基部浅褐色,(4~5)μm×(12~21)μm;分生孢子无色,单胞,圆筒形,(4~6)μm×(11~18)μm。
为害部位:
叶片
为害时期:
南方梅雨季节和北方雨季是病害高发期,广州地区一般以春末夏初和秋季多雨时发病较重。
症状:
叶片病斑初期为褪绿小点,扩大后呈圆形、椭圆形、半圆形或不规则形,3~10mm,中央灰褐色至灰白色,边缘褐色至红褐色,后期散生小黑点,也有排列成轮文状,是病菌分生孢子盘。潮湿时小黑点上分泌出粉红色黏液,是病菌分生孢子与黏液混合物。
发病规律:
病菌以菌丝和分生孢子盘在病叶和残体上越冬,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从伤口侵入。南方梅雨季节和北方雨季是病害高发期,广州地区一般以春末夏初和秋季多雨时发病较重。
传播途径:
借风雨传播
治理措施:
1)冬季清楚落叶,用1%波尔多液或密度为1.002~1.007的石硫合剂进行树体和地面消毒。 2)选择土质肥沃、排水良好地块种植桂花,病害发生园地增施有机肥和钾肥,通过修剪调整枝叶疏密度,降低环境湿度。 3)发病初期喷洒杀菌剂。70%可杀得300~500倍液、25%炭特灵500倍液、大生500倍液、嗪氨灵500倍液或其他杀菌剂。各种杀菌剂宜交替使用或混合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