腕隧道综合症(Carpal tunnel syndrome)又称腕道综合症、腕管综合症,俗称鼠标手、钢琴家手,是一种常见的职业病,多发于电脑(键盘、鼠标)使用者、职业钢琴师、木匠、装配员等需要做重复性腕部活动的职业。女性发生此疾病的比例为男性的3~10倍,病患时常夜间时痛醒,但初期甩一甩就可以减轻症状,大多数的人会以为自己睡姿不良压破迫手腕,而延误就医。其他如怀孕后期的女性、风湿性关节炎、糖尿病、内分泌异常、多发性神经炎、肿瘤及手腕骨折或脱位等,都可能造成腕隧道综合症。
成因正中神经(Median nerve)是主要控管大拇指、食指、中指以及一部份无名指的感觉神经。手部的正中神经在手腕处,会穿过由腕骨与韧带围成的“腕隧道”,当遭受到外来的压迫时,就可能出现腕隧道综合症。可能原因包含:腕骨骨折,退化,变形与关节炎可能导致腕隧道狭窄造成压迫正中神经。糖尿病,甲状腺疾病,酒精滥用等等。
症状早期大拇指、食指、中指及无名指的桡侧会有麻木刺痛感,症状会在夜间时加剧,常常夜间睡觉时或清晨快起床时,病患常因手麻痛而醒来;中期则出现持续性手指疼痛麻木,且如扣扣子、拿杯子等细微动作出现障碍,麻木、疼痛症状会延伸至手肘或肩膀;后期大拇指基端的肌肉消瘦、伸展困难,手部感觉丧失。
诊断1.斐伦式试验法:将双肘放于桌上,双手垂直,手腕自然下垂弯曲90度三十秒到一分钟,会出现酸麻症状。
2.提内耳氏征象:轻敲患者的正中神经控管的区域,患者会有触电或刺痛感,可能已罹患腕隧道综合症。
3.神经传导检查(电学诊断):检查若发现腕部区段的正中神经传导速度变缓甚至波形振幅变小,可判定为腕隧道综合症。有5%到10%的患者因尚在疾病初期,神经传导速度可能尚未变慢。此检查目前在临床上被认为是最准确的诊断方式,但因为检查中的电刺激可能让病患感到不舒服,所以通常一般会优先以临床症状来诊断并治疗。神经传导检查除可用来诊断,尚可用来追踪,也可用来决定病情是否已经严重到需要开刀治疗。
治疗日常生活首要是去除日常生活当中可能的诱发因子,减少腕部不当的姿势及重复性动作,当症状轻微不影响日常生活时,治疗的重点只需注意避免腕部过度劳累即可。职能治疗师所制作的副木1.可用特制的手腕护具(竖腕副木)(手托),避免腕部过度的伸展或屈曲并减少腕部活动量,以降低局部的发炎与疾病的恶化。白天使用时需注意每两个小时需休息半个小时,以免造成末端肢体循环不好以及腕关节活动度的减少。
2.全日使用会有更好治疗效果(Walker W.C., 2000),但一般临床上病患难以遵从,所以睡眠使用最常被建议。
药物口服1.急性期若怀疑局部的发炎正在发展中,可以加上口服的非类固醇抗发炎药物,不建议长期使用。
2.部分神经减敏药物可以尝试使用,但并不治本。
注射如果症状没有改善时,可以局部注射治疗解除麻痛的感觉。局部注射后如果症状获得改善,也是一种诊断佐证。
物理治疗有时可使用物理治疗来减轻正中神经的发炎,但目前大多数的医学文献发现未达显著疗效,包括:雷射、超音波、电疗等。
手术1.当上述治疗无法改善症状或疾病过于严重时,应考虑手术切开横向的腕关节韧带,以减轻正中神经受到的压迫。
2.可以直接经过皮肤切开。
3.可以使用关节镜伸入切开。
4.两种手术方法的治愈效果相近,但前者伤口较大,伤口复原较慢。后者因为比较不能明确看到韧带上的切点,所以有机会去切到其他正常组织(如血管),是其缺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