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正恺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9-08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个人履历

傅正恺教授

1934年至1938年就读于北京燕京大学医科预科系。1942年毕业于北平协和医学院,毕业时获美国纽约州大学医学博士学位。曾任天津市第四医院主治医师和云南省昆明市惠滇医院主治医师。1950年应当时院长钟慧澜教授的邀请,傅正恺来到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的前身北京中和医院工作,历任内科副主任、主任。1969年受到文化大革命影响下放到甘肃省兰州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工作。1979年落实政策后重新回到人民医院担任内科副主任,1982年被聘为教授。曾担任中华医学会北京分会理事。

成就早期在感染性疾病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早在60年代初期,他就开始了对于抗生素的临床研究,研究观察了青霉素、链霉素过敏反应和不良反应的的监测,对于青霉素、链霉素皮下试验提出了个人的见解,具有极为重要的临床参考价值。他在国内首先建立了金黄色葡萄球菌噬菌体谱分型。1952年傅正恺教授首先发现广西省龙胜县出现血丝虫病病例,1962年在北京首先发现有流行性国民呼吸道综合症,并作了深入的流行病学调研。他率先在国内开展布氏杆菌病机耐药型葡萄球菌感染的流行病学研究,于1959年和1969年分别作了牧场和鹿场的布氏杆菌病流行病学调查研究。

80年代把研究重点逐渐转向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和预防,尤其在支气管哮喘发病机制及临床治疗方面颇有建树。主持承担了“呼吸系统的非呼吸性功能”、“成人呼吸窘迫症”、“支气管哮喘发病机制研究的新发展”等重要课题,并发了一系列高质量论文。他在针对空气负离子作用机制方面做了大量的理论和实验研究,国内最先使用空气负离子用于治疗慢性支气管炎和慢性支气管哮喘,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为我国内科临床医学发展、在呼吸系统疾病治疗和预防方面做出突出的贡献。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