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氏礼门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9-08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礼门简介

位于中国瓷都浮梁县黄坛乡港口村,虽处于黄山余脉的山间狭长谷地,却是一个交通要塞,大小西河、两条公路在村边交叉而过,如今高速公路也穿梭村前,几个人才能合抱的古枫虬技逸桠,荫护这个村落几代人的成长,上辈人都说,这个村落有龙脉之象,连绵的后山是龙躯,龙头就是村庄,龙在这里栖息饮水,可谓是风水宝地,也是一个自驾旅游的生态风景区。

礼门祠堂碑记

闻之礼君子将营宫,宗庙为先,盖重念乎!祖有功而宗有德,抑亦慎思乎!

木有本而水有源也。我族自文叶公来迁于此,盖数百年矣。缘丁口日繁,择村之下首地之宽处,乃构堂以奉祭祀,于村之中间构堂以为镇国司徒公寿诞庆祝焉,遂以大祠为每年岁时伏腊拜会之区,至宽至便也。

我等支祖容十四公独住上首,与村后先相望,中距一河,每逢朔望香火供奉,未便只得草筑享堂一座,至嘉庆丙辰春,大高概然有志曰:是何如更新大其庙哉?众曰:善。即定章程,分立首事,强者壮者效力,老者幼者供匠,又将神童坑并各处山,筹得银两若干两,再有树木各股山间伐取,三寒署而祠告成矣。虽不敢谓美哉仑美哉,奂然其中之经营缔造,高子煞费苦心。冬至会集族党之尊及老幼,奉蒸当燕毛发,既敬且孝,既和且睦。

善哉!制乎夫何天不永其年,得毋少年人精明之太过与?鸣乎!事不有创者,谁与为因?不有纪之于今者,孰为传之于后?高子(名字允祥)创立祠宇,妥有先灵者,示不忘本源也,我等众议,刻其事于右垂,鉴后人者,亦以示无忘本源也,且祖名曰:礼门。顾名思义更知所观焉,是为记。

大清嘉庆十一年丙寅岁季冬月(郑锦辉整理)

礼门村:昌江支流西河的上游

礼门,一个“礼”字,说明这里的村民好客、朴实,还是一种做人的道理,因此,这个“礼”字,深深地影响着这里的后辈们,正如《孟子.万章下》有曰:“礼,门也”。“礼门”二字已形成了这里的村落文化。

礼门曾是近古时代陶瓷窑火的原材料产地,由西河把窑柴运抵昌南镇(英文china与昌南谐音,亦由此而来)。这个村落有着不为多人所知的悠久传说,即明朝的时候一位叫郑天树的状元出生在这里,他曾在南京做过司徒官,村里年纪大一点的都知道郑家出了这么个名人,都尊称天树状元为“司徒公”。在村落中心,一座古老的祠堂代表着郑氏宗族曾经的辉煌与文明。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