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夜即“守岁”相传很早以前,快要过年时,人们忙碌着磨粉炊松糕,做年糕。这事被灶王爷知道后认为天下百姓“饱用作食”在糟蹋粮食,便于大年廿四之夜上天向玉皇大帝告了状。玉帝闻听大怒,便命灶王爷下凡告诉天下百姓,从明年开始不再风调雨顺了,天灾人祸随即降临。讯息传来,人们惊慌失措,无计可施。于是全家大小坐下来,把家里好吃的东西全部吃光,反正过了年后大家庭同受灾祸之苦。当除夕之夜,家家户户灯火通明,谁也不敢入睡,坐以待旦,接受玉帝的处罚。由此便有了“坐夜”之说。但到了第二天即大年初一,一轮红日打破了人们的忧虑,个个安然无恙。于是纷纷走亲访友,祝福问候,这便是拜年的起源。
后来,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进步,这坐夜之俗便有了新的含义。对老年人来说是借着烛光回头看看一年来艰辛勤劳的结果;对年轻人来言,是朝着光明继续向前走,愿日子一年比一年过得红火。至于这拜年,便成了中华民族的一种文明礼节。不过这拜年还计较时间和分门别类的,记得有这么一种讲法,叫做“初一拜殿门(烧香许愿),初二拜丈人,初三拜屋底(家庭长辈),初四拜邻舍(亲戚朋友)”。今天,虽然这拜年也已与时俱进,从“挈纸蓬包”到了“发短信息”,但这只是拜年形式上的变化和升华,不变的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的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