笛子长期以来,对于中国竹笛是从什么时候才有的这个问题一直众说纷纭。近年来在浙江余姚河姆渡出土的文物中就有与我们今天的六孔笛十分相似的骨笛,距今已有七千年的历史,应该说这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古老的乐器。另外还有美国华侨收藏的战国时期七个按音孔横吹的铜笛;湖北随县出土的战国初(公元前433年)曾侯乙墓中的两支横吹的笛;湖南长沙马王堆出土的三号汉墓(公元前168年)中的两支横吹的笛;广西贵县罗泊湾出土的一号墓中一支用二节竹制成的七个按音孔横吹的笛,都足已证明笛子是比其他任何乐器都早几代的、最原始的乐器。
竹笛的构造
竹笛由一根竹管做成,里面去节中空成内膛,外呈圆柱形,在管身上开有1个吹孔、1个膜孔、6个音孔、2个基音孔和2个助音孔。笛身 由一根竹管做成,里面去节中空成内膛。笛塞 用软木材制成的塞子,装在吹孔上端管内一定的深度里。吹孔:是笛身左端第一个孔。笛子能发音,就是通过吹孔把气灌进笛管内,使笛膜和竹管内的竹簧产生振动。膜孔:是笛身左端第二个孔。主要用来贴笛膜。笛膜在这里起着变化音色的作用。笛子没膜孔,也能吹奏,但得不到有笛膜的那种独特的音色。笛膜:一般是用芦苇膜做成的,经揉纹后取一小方块使用。经过气流振动笛膜,便能发出清脆、明亮的声音。音孔:(按指孔)共有六个,分别开闭这些音孔,就能发出高低不同的音。
基音孔可用来调音,起着划定笛子最低音范围的作用。
助音孔在基音孔下端的两个孔,可用来调高音,起着美化音色、增大音量的作用,也可系飘穗之用。
海底又称笛脑,是由笛塞内沿至吹孔中心的一段笛身内膛,它阻止气流向上流动,使口风向下流动,集中发音。
缠丝使用丝弦,缠于笛身外面,共有21道至24道,起保护笛身以免破裂的作用。
飘穗:系于助音孔上的装饰品,通常用丝带编成。
镶口:通常在笛身左端(或两端)镶以牛骨、牛角、玉石或象牙,称为镶口。
竹笛的品种和规格
竹笛流传地域广大,品种繁多。使用最普遍的有曲笛、梆笛和定调笛。还有玉屏笛、七孔笛、短笛和顺笛等等。
曲笛:因伴奏昆曲而得名,又叫班笛、市笛或扎线(即缠丝)笛,因盛产于苏州,故又有"苏笛"之称。这种笛子多为C调或D调,管身粗而长,可能是大横吹的遗制。音色浑厚而柔和,清新而圆润。广泛流行在我国南方各地,最适于独奏或合奏,是江南丝竹、苏南吹打、潮州笛套锣鼓等地方音乐和昆曲等戏曲音乐中富有特色的重要乐器之一。
梆笛:因伴奏梆子戏曲而得名。这种笛子通常称为:F调梆笛、G调梆笛、A调梆笛。管身较曲笛细而短,可能是小横吹的遗制。音色高亢、明亮,是吹高音用的一种笛子,主要流行在北方,多用于北方的吹歌会、评剧和梆子戏曲(秦腔、河北梆子、蒲剧等)的伴奏,也可用来独奏,富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地方色彩。
定调笛:每支笛子固定一个调,每套有6支、7支或12支。它适应不同调子乐曲的演奏,最适宜独奏或参加乐队演奏。它给吹奏者带来方便,可以不变指法,只用与乐曲相应的调笛吹奏即可。定调笛在笛身的吹孔与音孔之间,装置铜制插口以调节吹孔与音孔的距离。这种经过改进的定调笛,能在不同的气候条件下,可通过调节管长来控制音准。定调笛将对我国的竹笛名称统一起积极作用,因为它不再有曲笛、梆笛之分,而是以第三孔的音高定名,这既符合民间传统演奏习惯,又解决了笛子在调高问题上的混乱,并为记谱和演奏带来很大方便,它完全适用于传统的六孔笛和各种改革笛。
玉屏笛:产于贵州玉屏侗族自治县。用当地的小水竹制成。笛身呈椭圆形,外表刻有山水、花草、鸟兽、虫鱼或诗文等图饰,工艺精细。成对的雌雄笛更为著名,雄的笛管稍粗,上面刻有"腾龙";雌的笛管略细,发音明亮,上刻"彩风"。这种龙凤对笛,在工艺上颇具特色。
短笛:又叫学生笛,笛身短小,一般无基音孔。分有膜孔和无膜孔两种,练习或合奏用的。
低音笛:近年来随着乐器的改进,加之音乐多样的发展。笛子种类也就越来越丰富。例如:低音长管、弯管低音笛等等。第三孔的音高低于b1的称为"低音笛",如:大A调、大G调、大F调、大调、大C调等。
笛子的种类一、梆笛和曲笛
梆笛用于北方梆子戏的伴奏,笛身细且短小,音色高亢明亮有力,着重于舌上技巧的运用,如著名笛子演奏家冯子存先生演奏的北方民间乐曲《五梆子》、《喜相逢》,在演奏上表现了浓厚的地方色彩,在气息运用上较猛,并采用了急促跳跃的舌打音,强有力的垛音,富有情趣的花舌音等等特殊技巧。梆笛善于表现刚健豪放、活泼轻快的情致,具有强烈的北方色彩,这和北方人民所处的地区特点和生活、劳动习惯是分不开的。多用于北方的吹歌会、评剧和梆子戏曲(如秦腔、河北梆子、蒲剧等)的伴奏,也可用来独奏。
曲笛用于南方昆曲等戏曲的伴奏,又叫“班笛”、“市笛”或“扎线(即缠丝)笛”,因盛产于苏州,故又有“苏笛”之称。多为C调或D调。管身粗而长,音色淳厚、圆润、讲究运气的绵长,力度变化细致,常采用先放后收,一音三韵,悠扬委婉,演奏的曲调比较优美、精致、华丽,具有浓厚的江南韵味。
曲笛与北方风格的梆笛笛子独奏曲那种粗犷、有力,形成鲜明的对照。如著名笛子演奏家陆春龄教授,他所演奏的《鹧鸪飞》、《小放牛》等民间乐曲,音色润丽、清晰,音色控制、强弱对比自如,并多应用笛子上的“唤音”、“送音”、“打音”、“倚音”、“颤音”等技术,在气息运用上要求饱满均匀,尽量少用吐音断奏。
曲笛在我国南方广泛流行,适宜独奏、合奏,是昆曲等戏曲音乐、江南丝竹,苏南吹打、潮州笛套锣鼓等地方音乐中富有特色的乐器之一。
现在新创作的笛子独奏曲,大部份都吸取了“曲笛”和“梆笛”的演奏特点。
补充汉语解释:
笛 #dí
【释义】 ①管乐器,用竹子或金属等制成,上面有一排供吹气、调节发音的孔,一般横吹:长笛|短笛|吹笛子。②响声尖锐的发音器:汽笛|警笛。
===================关于这个字的更多的信息=================
笛 <名>
(形声。从竹,由声。本义:笛子,管乐器名,竹制,左一孔为吹口,次孔加竹膜,右六孔皆上出,又谓之横吹)
同本义
笛,七孔龠也。――《说文》。按,笛长尺有四寸。马融长笛赋,谓羌笛四孔,京君明加一孔,以备五音,是汉时五孔笛。
龠谓之笛。――《广雅》
又如:笛竹(用以制笛的竹子);笛吹(吹笛)
响声尖锐的发音器
笛卡儿坐标
照参考轴至
笛 dí
①横吹的管乐器。我国的笛一般用竹管制成,上面有一排供吹气、蒙笛膜和调节音高的孔。又称横笛。
②响声尖锐的发音器:汽~。
【笛福】(约1660-1731)英国小说家。代表作是长篇小说《鲁滨逊飘流记》。
【笛卡尔】(1596-1650)法国哲学家、物理学家、数学家、生理学家。解析几何的创始人。主要著作有《方法谈》、《形而上学的沉思》、《哲学原理》、《论世界》等。
【笛卡尔坐标系】直角坐标系和斜角坐标系的统称。
【笛膜】从竹子或芦苇的茎中取出的,用来贴在笛子左端第二孔上的薄膜。吹笛时振动发声,近年来也用人工仿制而成。
中国民族乐器-笛的历史笛是中国最具特色的吹奏乐器之一。1986年5月,在河南舞阳县贾湖村东新石器时代早期遗址中发掘出16支竖吹骨笛(用鸟禽肢骨制成),根据测定距今已有8000余年历史。竖吹,音孔由五孔至八孔不等,其中以七音孔笛居多,具有与现在我们所熟悉的中国传统大致相同的音阶,骨笛音孔旁刻有等分符号,有些音孔旁还加打了小孔,与今天的中国音调完全一致仍可用其吹奏现在的民间乐曲《小白菜》。
黄帝时期,即距今大约4000多年前,黄河流域生长着大量竹子,开始选竹为材料制笛,《史记》记载“黄帝使伶伦伐竹于昆豀、斩而作笛,吹作凤鸣”,以竹为村料是笛制的一大进步,一者竹比骨振动性好,发音清脆;二者竹便于加工。秦汉时期已有了七孔竹笛,并发明了两头笛,蔡邕、荀勖、梁武帝都曾制作十二律笛,即一笛一律。
笛在古代称为“篴”。到了汉代,许慎的《说文解字》有:“笛,七孔,竹筩也”的记载。
1978年,从湖北随县曾侯乙墓出土了两支竹篪,从湖南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了两支竹笛,出土的篪和古籍中记载的汉篪,除长度略有出入外,其他形制完全相同;出土的笛除与记载相同外,并在墓内的竹筒上写有篪的字样,显然是古代竹笛,古代的篪和笛非常相似,历来有人篪、笛不分,说成是同一乐器,实际是有区别的。从出土篪、笛可以看出:篪,6孔,闭口,能奏五声加一变化音,全身髹(xiū)漆;笛,7孔,开口,能奏七声加两个变化音,不髹漆。战国时,篪是祭神或宴亭时演奏的主要旋律乐器之一,笛也非常流行,屈原学生宋玉的《笛赋》中也曾讲到当时南方的笛,与今日之笛已十分相像。
竹笛独奏曲
牧民新歌 简广易 中音笛
春到湘江 宁保生 中音笛
姑苏行 江先渭 C调曲笛
扬鞭催马运粮忙 魏显忠 G调梆笛
笛的诗歌
笛
——雪婉韵
当我午夜梦回,
在水榭回廊的瘦石边,
是谁家玉笛暗飞声?
正徘徊在水天相接之处?
是长安城里的那管横笛吗?
它曾浸透过汉宫的秋月,
它也淬炼过盛唐梨园的霓裳舞魂.
这清脆灵犀的音符密码,
曾刷新了燕赵悲歌的苍凉;
也曾清亮了易水壮士低哑的喉音.
百年千代,
幽寂地开启或睡或醒尘封的心锁.
依然是渺远的轻吟长诉,
漂白着滚滚红尘间沉浮的欲念;
荡涤着离人的幽怨,
也温婉地抚摩着天涯游子的心肠.
可今夜,
笛在你手,
笛就在你手,
你玉手横竹笛,
纤纤六指弄飞音,
甚至你那氤氲如圣母般的笑靥.
而此刻的我,
是一位闻笛折柳而多情的书生,
我轻卷起子夜这幔墨漆的帷帘,
裙飘袂飞的声声笛韵将引领我,
恍惚迷蒙中,
我涉进远古的乐府中,
去寻找与你最初相见的那抹魂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