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大峪村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9-12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西大峪村,原名“三十二里沟”,位于天津市的最北部的深山中,西与平谷相连,北接河北兴隆,为蓟县下营镇的一个行政村,全村现有268户,968口人,分居9个自然区,占地14平方公里。西大峪村方圆30公里的村子,拥有261条沟,768面坡,555道梁,近两万亩山场,7000多万株树木。那里林海松涛,空气清新,远离城市的浮躁与喧嚣,那里春季山花烂漫,夏季群峰叠翠,秋季层林浸染,冬季玉树琼枝。那里的山是古老的,又是崭新的,青翠的,走进西大峪,犹如置身于一个天然的森林大氧吧。

从1965年开始,西大峪所有村民每天挖山不断,栽树不止。他们春天挖坑夏天栽苗秋天补栽。就这样狠心种树,坚持了三十年,这三十年中,当年的壮小伙已满头白发,当年的年轻姑娘脸上长出了皱纹,而当年的老人,有的已长眠在这一片绿海之中。但换来的是361条沟,768面坡,555道梁,18386亩、7000多万株树木,1991年西大峪被国家评为“全国绿化先进村”。1998年被国家绿化委员会命名为全国绿化造林千佳村。

多少年来,水一直困扰着西大峪人。过去西大峪人吃水要到20公里外的河里人背驴驮,每天花在运水的时间占去了四分之一,滴水贵如油一点也不夸张。水对西大峪人来说太重要了。因此,西大峪人下定决心要在三十二里沟找到水,改变西大峪人吃水难的现状。1976年终于在西大峪的山坡上打出了205米岩石钻水井,清泉一出,村民沸腾。这口井改写了西大峪人吃水难的历史,实现了西大峪人祖祖辈辈的夙愿。

如今的西大峪由于绿化造林,为大山蓄积了丰富的水源,此后,相继打出的三眼机井越来越浅,水位越来越高,1989年打出了一口自流井。西大峪真正成了山清水秀的好地方。此后他们又多方论证,筹借资金,想办法出点子,家家担担子,人人出力气。开山放炮,碎石平坡,历时三年时间修成了长达22公里的致富路。

山绿了,水清了,路通了,西大峪人靠着求生的欲望,靠着坚定的信念,靠着勤劳的双手,用泪水与汗水,建起了天然氧吧。如今的西大峪人住上了红瓦房,喝上了自来水,看上了有线电视,用上了手机。骑上了摩托车,开上了汽车,家家有余粮,户户有存款。彻底改变过去三十二里沟“光棍多,码架窝棚多,负债多”的历史,变“吃粮靠国家,花钱靠贷款,生活靠救济”为“粮食能自给,山货存钱足,生活好富有”;昔日的一穷二白的西大峪变成了松柏成林,果木飘香的文明生态村。

面对日新月异的变化,芝麻开花节节高的新生活,西大峪人并没有满足于现状,而是富而思进,把眼光放得更远。搞起旅游开发,建起了农家院。整合旅游资源,挖掘人文景观。[1]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