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氏尾羽龙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9-13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基本信息

董氏尾羽龙

【中文名称】:董氏尾羽龙

【拉丁学名】:Caudipteryx dongi

【生存年代】:白垩世早期

科学分类界:动物界(Animalia)

门:脊索动物门(Chordata)

纲:蜥形纲(Sauropsida)

目:蜥臀目(Saurischia)

亚目:兽脚亚目(Theropoda)

类:窃蛋龙类(Oviraptorosauria)

科:尾羽龙科(Dromaeosauridae)

属:尾羽龙属(Caudipteryx)

模式种:董氏尾羽龙(C. dongi )

学名由来种名献给中国恐龙学家董枝明先生。[1]

个体特征该种与邹氏种的主要区别为:胸骨小,股骨与胸骨长比率约6.0(邹氏种为4.1);第Ⅰ掌骨与第Ⅱ掌骨长比率约0.45(邹氏尾羽龙为0.40),坐骨较短,肠骨较长。但也有一些学者认为董氏种很可能就是邹氏种。

尾羽

董氏尾羽龙发育在前肢上的羽毛

龙和原始祖鸟一样,在尾巴顶端发育有真正的羽毛.尤其令人惊讶的是,在尾羽龙的前肢上也发育有类似鸟类的初圾飞羽和次级飞羽的结构.详细的形态研究表明,尾羽龙和原始祖鸟的羽毛与鸟类的羽毛具有一定的羞耻羽片对称分布,没有发育小羽枝.它们的长度没有鸟类飞羽那样长,羽片是对称的,可能代表羽毛演化的一种原始阶段.在恐龙的前肢上长有类似鸟类翅膀上的飞羽是一种有耀的现象,说明羽毛晕初的功能并非飞行.而可能是为了保暖或吸引异性,只是后来才转为协助飞行.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