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缘起于美国,于2009年9月1日在中国大连市一所学校成为“国内首个男女生分校教学的高中” ,其目的是为了为社会培养未来的政治家、科学家以及各行各业的领军人物。
缘起是由美国联邦教育部于2006年10月24日宣布的。

这个酝酿了两年的新规旨在给予学区更大的自由度,允许学区创办单性别学校,开设单性别班级,条件是学生自愿入学,并同时为另一性别的学生提供质量相当的混合性别学校和班级。这一新规被普遍视为30多年前一部禁止性别歧视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国家法律问世以来,联邦政府在单性别教育问题上做出的最重大的政策变化。于是许多国家便开始了“跟风”,于2009年中国大连市一所学校也成为“国内首个男女生分校教学的高中”,并在教育模式选择上率先“吃螃蟹”。
社会现象单性别教育
在女中恢复建校之初,就这一严肃课题作了深入细致的研究。结果发现在合校高中,普遍存在着女高中生教育被忽视这一亏缺,这种现象派生出女高中生发展的问题:首先,智育发展滞后于男生,即女高中生‘高进低出’现象(女生中考高分进,高考低分出)。其次,女高中生的心理异常发生率大大高于男生。
通过调查研究认为,女性社会地位的剪刀差,主要开始于高中阶段,但这些问题却很少引起教师、家长乃至女学生本人的足够重视,而解决这些问题的最好时期,就是在高中阶段。合校高中对女高中生的教育亏缺,在女子高中可以得到积极的弥补。
实施于2009年5月末,大连枫叶国际学校金石滩高中的学生和家长收到了这样一封学校的来信,信中写道:“枫叶学校基于培养精英与创办世界最好学校之定位,董事会深入研究,慎重决策,于2009年9月1日大连高中率先男女分校办学,并开始正式施行男女生分校。这是国内首个男女生分校教学的高中。
虽然在国内是首家,但是经过一年多的男女分班试验后决定的,因为男女分校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在实践过程中都是值得推广的。尽管在国内来说这是属于第一批吃螃蟹,但是在其他一些发达国家,男女分校已经得到正面验证了,在我们国内不需要担心。
教育模式单性别教育也可以丰富多彩,除了安排正常的国家课程、地方课程,还设置了具有女性特点的校本课程,包括女子身心健美课程、中华古今美文课程、创新思维课程、信息技术与实践操作课程和实践应用课程等五大类别,有女子生理、女子心理、女性成功、形体、礼仪、跆拳道、乐器演奏、思维训练、交际英语、新闻采编等十几门。学校的办学宗旨是 “为女学生最优先发展提供适应性教育空间”,培养出“多能、优雅、成功、现代的知识女性”。 之所以决定分校,是旨在为社会培养未来的政治家、科学家以及各行各业的领军人物。
实行效果对某校的调查数据显示,从2005年到2007年,学生在身高、肺活量等方面的数据,较全市女生平均值都要明显高出。
通过这样的改革,能探索男女分校后课程教学、校本教材以及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的组织和指导。无论是上课,还是参加活动,都比在混合学校中更加放松和投入,各方面的才华和能力也得到了充分的展示。这样有利长进,天赋潜能以便开发,人文关怀更臻精到,差异教学效率更高。公平的育人环境中,男生、女生将展示各自的智慧和能力。男生更显阳刚,女生更善合作;优势独当,强项更强。
争议实施单性别教育与否通常被认为各有优缺点,男女分开就学,通常被认为可以使青少年男女学生较心无旁鹜、较少受到感情的困扰,亦可以针对两性的身心特点开展一些课程教育和社会实践活动,但把男女生分开来进行隔离教育也会影响学生情商的发展,可能导致日后较不会与异性相处,甚至男女分校被认为是境遇性同性恋的其中一种诱因。部分国家地区的单性别学校,针对该性别而设计的课程,被指强化传统性别刻板印象和性别分工。但也有相反的意见认为女校对女学生培养学习数理学科的信心和兴趣、以及担任学生干部的机会,情况较为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