堕三都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9-14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堕三都”是什么周朝有一条规定,贵族诸侯的城墙不得超过18尺,为了防范他们日后造反,建立了这条规定。但是,生活在公元前六世纪末的诸侯国鲁国中的三位国相“三桓”(季孙氏、孟孙氏、叔孙氏)掌控国家大势,不理这条规定。儒家学者孔子对着一幕很看不过去,所以联手国君鲁定公开始了“堕三都”行动,也就是推掉三桓家里多出18尺的部分,但推去两位国相的城墙后,齐国军队守在了鲁国境外不远处,如果鲁定公带军队去推掉最后一位国相的城墙,齐国就会攻进首都来,堕三都行动就此半途而废,同时也暴露出孔子和三桓成为了敌人,孔子不得不中断仕途和救国理想,与弟子们踏上了周游列国的道路。

堕三都行动的参与者1.孔子,姓孔,名丘。春秋时期著名思想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孔子》中季孙斯和叔孙武讨论堕三都的问题

2.鲁定公,姓姬,名蒋。鲁国国君。

3.季孙斯,姓季孙,名斯。当时的季孙氏。

4.孟孙何,姓孟孙,名何忌。当时的孟孙氏。

5.叔孙武,姓叔孙,名州仇。又名武,尊称为叔孙武叔。当时的叔孙氏。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