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师范大学图书馆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9-14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一、图书馆简介

馆内藏有文渊阁影印《四库全书》、《中国西北地方文献丛刊》、《古本小说集成》、《古本小说丛刊》、《万有文库》、《四部丛刊》、《丛书集成初编》、《中华再造善本》、不同版本的《大藏经》等大型文献。 图书馆下设采编、阅览、流通、期刊、信息五个部和一个文献检索课教研室。图书馆采用ILASⅡ自动化集成系统,图书的采访、编目、流通等业务工作实现了全流程计算机管理。图书馆自动化集成系统与校园网和Internet连接,校内外用户均可通过互联网访问我馆。先后建成以CNKI、维普图书馆镜像站点、人大复印资料光盘数据库、Springer Link外文电子期刊全文数据库、Apabi电子图书馆为主体的数字化资源共享服务体系。各阅览室实行“藏、借、阅一体化”的服务方式,全馆实行全天开放,为学校本科教学、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等提供了有力的文献资源保障。青海师范大学图书馆现有职工53人。具有本科以上学历的有29人;研究馆员1人;副研究馆员19人;馆员20人;助馆及以下职称的9人。目前我馆已成为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体系(CALIS)“十五”建设二期项目---省级文献信息服务中心的承建单位,本中心以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为依托,把青海省地方文献信息保障体系建设与CALIS体系建设连接起来,进行我省高等教育数字化图书馆建设,以此推进我省高校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深化资源的有效开发与利用,实现我省信息资源的“共建、共知、共享”,提高我省高等教育和科研的文献保障水平以及服务能力。

馆藏文献资源

馆藏文献总量约有88万余册,其中:

中文图书72万余册外文图书68261册

古籍图书34075册善本图书726册

中文期刊合订本85054册外文期刊合订本5029册

音像资料(录像带、录音带)1134盒 多媒体光盘 266盘

数据库5种

机构设置

2000 年起实行计算机编目以来,积极开展中西文图书、期刊书目数据库的回溯建库工作,中文图书书目数据库已建成投入使用。为适应图书馆现代化发展要求,我馆编目工作正朝着标准化、自动化、网络化方向发展。

流通部

流通部是图书馆的图书外借部门, 负责中外文图书的对外借阅工作, 以及读者目录的组织和维护;负责全馆图书的典藏、保管和藏书组织工作;负责图书宣传和读者辅导等工作。藏书主要包括本校各学科专业的教学用书,兼备综合性及相关学科图书资料,也有部分供一般读者学习提高之用的基础书籍。经过近半个世纪的不断更新与提高,逐渐形成了具有本校专业特色的,适合全校师生教学、科研需要的藏书体系,实行计算机借阅。 阅览部

负责本部所属各阅览室辅助藏书的建设及读者服务工作;分析读者阅读倾向,加强阅读辅导;解 答读者咨询,编辑有关推荐书目和专题书目索引;进行各种统计分析,并向图书采访部门提供需求信息,下设 18 个阅览室。

办公室

负责全馆宣传联络、接待工作和安全保卫工作;并对全馆馆舍设施进行日常维护及维修检查、固定资产的管理及全馆的财务收支、报帐等工作进行管理。

信息部

负责 ILASII 文献信息管理系统的日常管理与维护;光盘塔及相关资源的维护与管理;负责各种电子文献的检索服务及推广工作;负责电子阅览室的建设与管理,图书馆主页制作与更新;负责读者培训,编制《高教信息》等。

参考咨询部(兼文献检索教研室)

承担全校各项参考咨询服务,解决读者的各种咨询问题。建立本馆咨询服务的服务标准及规范。进行咨询问题的记录、统计及深度分析。负责 CALIS 省中心承担的具体子项目的建设工作与宣传工作。按照 CALIS 管理中心的规定,做好馆际互借及文献传递的收费、转帐、统计报表及总结工作。兼任新生入学“图书馆利用”的教育初级培训。 承担全校各院系本科生《文献检索与利用》课的教学

《文献检索与利用》课程的基本内容包括:

1. 信息的基本特征:介绍当代信息的概念、特点,以及可利用的信息资源。

2. 信息检索的基本原理与方法:介绍检索工具的构成,信息检索的基本方法与步骤。

3. 手工检索工具:有选择、有重点地介绍多种手工检索工具,具体讲述检索工具的使用方法,使学生具有利用手工检索工具查找所需文献的能力。

4. 参考工具书:介绍各类参考工具书的使用方法,使学生能够灵活应用参考工具书查找所需信息。

5. 联机检索系统:讲述联机检索系统的常用命令与检索技术,使学生对联机检索系统有所了解。

6. 光盘数据库:讲述常用的光盘数据库的使用方法与检索技巧。

7. 网络信息资源:讲述网络信息资源的分布,介绍各种搜索引擎及网络信息检索的基本方法与技术,重点讲授网上电子信息资源的检索方法。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