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平原的一般意义地理学解释
海拔在0--500米地形的陆地地区。在地理学上被称为平原。一般较适宜人类居住。
一般都在沿海地区。海拔0—200米的叫低平原,例如,中国的华北平原,俄罗斯的西西伯利亚平原等;200—500米的叫高平原,例如,中国的成都平原,河套平原和宁夏平原等。陆地上海拔高度相对比较小的地区称为平原。指广阔而平坦的陆地。它的主要特点是地势低平,起伏和缓,相对高度一般不超过50米,坡度在5°以下。它以较低的高度区别于高原,以较小的起伏区别于丘陵。平原是陆地上最平坦的地域,海拔一般在200米以下。平原地貌宽广平坦,起伏很小,它以较小的起伏区别于丘陵,以较小的高度来区别于高原。
平原地势相对较低,有利于种植业、加工制造业、信息业、交通运输等产业的发展。
世界平原总面积约占全球陆地总面积的四分之一,平原不但广大,而且土地肥沃,水网密布,交通发达,是经济文化发展较早较快的地方。中国的长江中下游平原就有“鱼米之乡”的美称。另外一些重要矿产资源,如煤,石油等也富集在平原地带。
世界十大平原
(1) 南美洲亚马孙平原:5600000平方千米
(2) 欧洲东欧平原:4000000平方千米
(3) 亚洲西西伯利亚平原:2600000平方千米
(4) 南美洲拉普拉塔平原:1500000平方千米
(5) 北美洲北美大平原:1500000平方千米
(6) 亚洲图兰平原:1500000平方千米
(7) 亚洲恒河平原:450000平方千米
(8) 亚洲印度河平原:300000平方千米
(9) 欧洲中欧平原:300000平方千米
(10) 亚洲松辽平原:250000平方千米
地名参见平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