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与观察法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9-16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什么是参与观察法所谓参与观察法,就是研究者深入到所研究对象的生活背景中,在实际参与研究对象日常社会生活的过程中所进行的观察。

参与观察法的优点与其他研究技术相比,参与观察导致研究者把他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强加于他试图理解的那个社会世界的可能性最小,它常常是在“没有先入之见”的情况下进行这种探讨的。因此,它为获得社会现实的真实图像提供了最好的方法。

参与观察方法的缺点参与观察方法的缺点就像其批评者所概括的:其所得到的资料往往缺乏信度(即缺乏可靠性);作为一种研究方法,它的程序是不明确的,它的观察是无系统的,它的资料是难以用数量表示的,它的研究结果也是无法重复的。

参与观察法的应用(1)采用参与观察方式进行的研究,通常不是要验证某种理论或假设,其目的是对现象发生的过程提供直接的和详细的资料,以便对其有比较深入的理解。

(2)参与观察之初,研究者都需要为自己作为一个陌生人出现而进行某种方式的解释。

(3)由于参与观察特定方式的要求,参与观察者往往要经历一个“先融进去”,“再跳出来”的过程。

参与观察法书的介绍参与(式)观察法是社会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随着质性研究方式在当今社会研究领域的日益兴盛,作为其核心技术的参与观察法也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和青睐。本书对参与观察这一独特研究方法的基本原则和策略作了系统透彻的介绍。虽然有学者运用实证主义的观点,将参与观察法仅仅视为一种收集资料的方法,归属于以探索和描述为目的的科学研究的初级阶段,但本书作者却将该方法视为一种完整的研究方法,主要归属于人文主义的研究传统,并且将其当作自己终身追求的事业,成为自己的生活方式和社会认同的组成部分。

全参与观察与自我观察“北京天体沙龙”最初于2002年底开始于一位男青年在互联网设立论坛(BBS),召集志同道合者。他在互联网上检索到了我关于天体主义的几篇文章,便写来电子信件交流。从某种意义上讲,自那时起,我便开始了自己的“全参与”。

Danny L. Jorgensen认为有四类研究对象特别适用于参与观察法,而我所面对的这个天体组织几乎同时具备了这四类对象的特性:人们对该现象所知极微;圈内人和圈外人的观点有重大差距;该现象对圈外人为晦涩不明;该现象非为公众可见。[2](P18)其中第二条特别值得一提,天体爱好者视自己在追求一种圣洁的信念与理想,而圈外人更多从性的角度对他们加以揣测。在进行此项研究的过程中,我也专门收集了圈外人的观点,发现此种偏见根深蒂固,即使对于许多受过高等教育的“开明人士”也不例外,因篇幅所限本文专门谈方法论,其它研究将另行论述。

具体到当前中国的天体组织这一研究对象,我认为还可以补充一点采取全参与观察的必要性:天体爱好者深知主流社会对他们的偏见与排斥,所以对冒然出现的研究者或“局外人”将更有可能采取拒绝的态度,即使接受访谈,在主流舆论的作用下也难以保证其所述客观。所以,只有作为“自己人”,在暂时不透露研究目的的背景下进入研究情景,才可能获得一个组织或运动从酝酿到成长的全部客观资料。

如果说以上是基于主观权衡的话,还有一个客观的原因也注定了我采取全参与观察法,这便是:我自己也是一名天体主义者,对天体主义的信念推崇备至。我曾经专门走访传闻中哈尔滨太阳岛的天体营,还在我作版主的BBS里组织过两次关于天体的讨论,写过多篇相关文章,极力宣扬天体主义理念。在生活中我一直向往参加天体活动,去实践天体理想。

因此,可以说我便是我自己的一个研究对象,我首先是圈内人,然后才是正进行全参与观察的一个研究者。从这层意义上,我又是一个“自我观察者”。

在我与同业谈及“自我观察”这个概念的时候,曾受到质疑:研究者是否可以将自己作为研究对象?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