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溶铀矿床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9-16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学科:核地质学

词目:岩溶铀矿床

英文:karst uranium deposit

释文:岩溶铀矿床又称喀斯特铀矿床。系指成因上与岩溶作用有关、空间上赋存在岩溶堆积中的铀矿床。若岩溶和成矿作用发生在某地质历史时期,便可称为古岩溶铀矿床。其最主要特征是发育在各个时代的碳酸盐岩建造中。岩溶作用使碳酸盐岩溶蚀形成的溶洞内堆积了碳酸盐岩及其围岩(包括上覆岩石)的碎屑、角砾及粘土。这些岩溶堆积中的泥质、磷质、铁质等吸附了地下(地表)水携来的铀,并富集成铀矿体。局部富矿地段可见铀的次生矿物。矿石呈土状,铀的品位不高,一般为万分之几至0.2%。单个矿体小而分散,但在同一层位中矿体成群分布。矿床的储量一般不大,为几百吨到几千吨,个别大者可达1万~2万吨(如中非的巴库玛)。[1]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