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科学院院士细胞生物中国科学院院学、遗传学家。 生于湖南安乡,原籍湖南澧县。1982年毕业于复旦大学生物系。1994年在军事医学科学院放射医学研究所获博士学位。现为该所研究员、所长。主要研究领域为细胞因子的分子生物学及基因工程。⑴ 发现一种能特异刺激肝细胞增殖和肝脏再生的新细胞因子即人肝细胞生成素(HPO),在国际上首次公布其cDNA序列,并率先研制出重组人HPO;首次揭示了存在于原代肝细胞或肝癌细胞膜上的HPO高亲和力特异性受体及HPO两条信号转导通路。⑵ 开展规模化的人胎肝cDNA克隆与测序,建立了大规模、系统的基因表达谱,发现与肝脏发育、分化、癌变以及造血系统发育等相关的基因群。⑶ 提出生长因子的“发育相关进化”、细胞活性因子与受体的“协同进化”、mRNA编码区与非编码区的“协调进化”、种系发生中的“分子减速进化”等规律性认识,并进行了部分实验验证。200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历任军事医学科学院实习研究员、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副所长、所长。博士生导师。2001年12月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现任国家科技奖励委员会医药卫生专业组成员、国家自然科学院基金委细胞生物学学科评审组组长、国家新药评审组成员、中国遗传学会常务理事、中华医学会理事、中国细胞生物学会理事、中国遗传资源管理委员会专家组成员、全军医学科学技术委员会常委、国际人类蛋白质组组织理事、国际人类肝脏蛋白质组计划执行主席、《Proteomics》副主编。
近年来,负责国家“九五”攻关课题、国家973课题、863课题、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重点及面上课题等30余项,获得科研经费逾亿元;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署名第一)、获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署名第一)、二等奖7项、北京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署名第一)。申请中国发明专利10项,获得美国发明专利1项、中国发明专利2项。主编专著4部、参编专著4部。发表各类论著240余篇,其中SCI刊物40余篇、核心刊物20余篇,被SCI引用100余次。
先后进入全国百千万工程一、二层次人选,获得“中国青年科技奖”、“第三届中国生理学会张锡钧奖”最高奖、“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中国青年科学家提名奖”和“全国求是杰出青年实用工程奖”。被授予“国家首届中青年医学科技之星”、“中国首届青年科技标兵”、“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全军学雷锋标兵”、“总后科技金星”、“总后十大杰出青年”和“首届总后学习成才标兵”等荣誉称号,2002年授予中国“五四”青年奖章并获得中国青年科学家奖。
主编《生物信息学——方法与实践》、《造血调控》、《蛋白质组学的理论与技术》、《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征(sars)》等
参编《生命的岁月与梦幻》、《基因组科学与人类疾病》、《蛋白质分子结构》、《医学分子生物学》。
代表性论著
1. Role for the pleckstrin homology domain-containing protein CKIP-1 in AP-1 regulation and apoptosis. EMBO J. 24:766-78, 2005
2. Identification of Genetic Variants in Base Excision Repair Pathway and Their Associations with Risk of 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CANCER RESEARCH, 64:4378-84, 2004
3. Association of estrogen receptor alpha polymorphisms with susceptibility to chronic hepatitis B virus infection. Hepatology. 40:318-26. 2004
4. Characterization of a novel C-type lectin-like gene, LSECtin: demonstration of carbohydrate binding and expression in sinusoidal endothelial cells of liver and lymph node. J Biol Chem. 279(18):18748-58. 2004
5. Proteomic analysis on structural proteins of SARS coronavirus, Proteomics, 4:492-504, 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