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颌角整形手术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9-17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适应症下颌角整形通过切除下颌角过于突出的部分,恢复正常的下颌角形态,使脸形变为美丽的椭圆形或瓜子脸。

1. 下颌角明显肥大、外翻,为明显的“方形脸”或“梯形脸”。

2. 单侧或双侧下颌角突出,两侧不对称。

3. 面部上下宽度比例不协调,两下颌角间距接近或大于两颧突间宽度。

下颌角肥大医学上称下颌角肥大或方脸畸形。这种脸形与东方人的审美观是格格不入的。尤其是女性,东方女性崇尚的是瓜子脸或鹅蛋脸。面部除了要符合“三停五眼”的美学标准和黄金分割的比例外,曲线也要优美。面上部(即颞骨的宽度,或两太阳穴之间的距离)、面中部(两侧颧弓外缘之间的距离)和面下部(即两下颌骨最外侧点之间的距离)应该有合适的比例,同时又与面部的长度相和谐。

切口分类口外切口是在下颌角处做一个3-5厘米的切口切除下颌角。优点:手术是在直视下进行,比较安全;不需要复杂的设备、器械,可以同时将咀嚼肌部分切去。耳后切口是在耳后做一个3-4厘米切口切除下颌角。优点:切口相对隐蔽,操作相对简单。口内外联合切口应用口腔内3厘米~4厘米切口和下颌下两个0.5厘米~0.8厘米大小切口,非常方便地去除肥大的下颌角,同时可以切除或磨削下颌骨外板和下颌缘,切除部分咬肌。优点:手术非常方便,许多初学者均采用该方法。下颌下的微切口经过一段时间恢复,痕迹将不明显。下颌下微切口就是应用口内外联合切口插入电锯的0.5厘米~0.8厘米微小切口完成所有的手术过程,切口在下颌的下面,3~6个月后该切口将不明显。优点:该方法口内没有切口,因此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完全口内切口是目前最好的手术方法。是应用口腔内3厘米~4厘米切口弧形截除肥大下颌角,同时可以切除或磨削下颌骨外板和下颌缘,可以切除部分咬肌。优点:因为整个手术只有口内切口,体表不会遗留任何手术疤痕,手术创伤相对于口内外联合切口要小的多,恢复也明显加快。韩国颌面整形权威河东镐采用微创的方式也是因为口内入路,避免了损伤面部血管、神经的机会。手术的技术要求较高。

术前注意1、下颌角整形手术前要拍头颅正、侧位X片,医生好准确判断去除的骨量。

2、下颌角整形手术前要保持良好的情绪,保持身体健康,预防感冒。

3、下颌角整形手术前要做好各项全身常规检查,术前二周应停止服用阿司匹林,维生素E,等活血药,及活血中药,月经期间不可做手术。

4、下颌角手术前一日应沐浴,洗净面部,去掉面部的化妆。

5、下颌角手术前一周禁止吸烟,术前三天禁止饮酒。

术后注意1、下颌角整形手术后要求求美者必须留院观察3-5天。

2、下颌角手术后头面罩加压包扎5至7天,中途如无特殊情况不能拆开,如拆开后应及时包扎,注意检查有无压坏皮肤,如口内伤口放置引流条,则于术后48小时拨除;

3、禁用任何类型的可能加速血液循环,降低凝血机制、影响伤口愈合的补品、药品,如人参、阿斯匹林、活血药、减肥药、调经药等,如需要,应向手术医生咨询。

4、下颌角整形手术后前两天吃流食,且一个月内尽量避免用力咬较硬东西;进食后要漱口保持口腔清洁

5、下颌角手术后三个月内不得做面部美容按摩,不得搓揉手术区。

6、下颌角手术后7天拆线,拆线后可软毛牙刷轻轻刷牙。

手术方法应用解剖下颌骨呈弓形,由水平的下颌体和垂直的下颌升支组成。下颌体与下颌升支相交部称为下颌角。下颌角部外侧为咬肌粗隆,有咬肌附着。内侧为翼肌粗隆,有翼内肌附着。手术时需充分剥离下颌角部肌腱附着。下颌角大小个体差异较大。正常角度为120~。下颌骨内部无明显大骨髓腔,主要为松质骨,可以作为下颌角去薄手术的解剖学基础。

下颌升支内面中央偏后上方处有下颌孑L。在成人该孔约相当于下颌磨牙的骀平面,在女性则位置较低。下颌孔的后上方有下颌神经沟,下牙槽神经血管束经此沟进入下颌孔,为下牙槽神经口内阻滞麻醉注射处。在下颌孔前下方,有由喙突往下后及内髁突往前下汇合而成的颌隆凸,此处由前往后有颊神经、舌神经及下牙槽神经越过,在此隆凸处注射麻醉剂,同时可麻醉这3条神经,得到一侧下颌骨、牙齿和口腔粘膜的麻醉。

下颌管位于下颌骨内,下牙槽神经血管束从下颌孔进入,颏孔穿出。手术截骨时勿伤及此管。术前准备a.拍照下颌骨正侧位和曲面断层X层,作为下颌分型及截骨的参考依据。

b.嘱患者面对镜子,用双手掌遮住欲去除的下面部部分,与患者共同分析其下颌角肥大类型,双方共同就手术方案,包括去骨范围,是否去除咬肌或颊脂垫等达成共识。下颌角分型根据外观及考下颌骨X线片将下颌骨分为三型即:

a.复合型:综合具有前两者特性者。

b.外翻型:(正面观)下颌角明显外翘,下颌角间距超过颧骨间距。

c.后下突出型:(侧面观)下颌角向下向后突出,角度常小于110°。手术要领a.截骨:在光导拉钩辅助下,按术前预测用铅笔在下颌角处作标记。使用Zimmer气动摆锯,对外翻型采用斜行截透下颌角外板,用骨凿劈开外板行去薄术;对后下突出型采用弧形全层截透内外板,去除下颌角全层;对复合型,采用先弧形全层截骨,后去薄外板的联合截骨方式。 、

b.咬肌和颊脂垫:对伴有咬肌肥大者,去薄后下部份咬肌;对面颊过度丰满者,去除颊脂垫。

c.术后处理:弹力绷带加压固定。5d后换弹力颌托,7d拆线。继带领托至2w。

d.局部神经阻滞麻醉:麻醉剂用2%利多卡因加1:20万肾上腺素。大张口,在磨牙后方,翼下颌皱劈中央稍外侧的颊脂垫尖端为进针点,将注射器置于对侧下颌第1、2双尖牙之间,向前推进约2.5cm,即抵达下颌骨升支内侧面的下牙槽神经沟,回抽无血,即可注入麻药1.5~2.0ml麻醉下齿槽神经,然后针头退至肌层,粘膜下时注射麻药0.5~1.0ml,即可将颊神经、舌神经麻醉。

e.局部浸润麻醉:为加强麻醉效果,经皮在下颌角处进针,紧贴骨面,在骨膜下对咬肌及翼内肌附着区进行浸润麻醉。暴露下颌骨在口内自下颌升支下前缘,向前沿颊龈沟至第2双尖牙作切口,深达骨膜,在骨膜下将下颌骨升支外侧板中下段及下颌体,尤其是下颌下缘、下颌角和下颌角后缘的骨膜尽量彻底剥离,不暴露颏神经。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