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虐待-由来早教易造成儿童的心理虐待
现今,早教渐渐流行开来,许多学前幼儿在两三岁时就开始了“求学生涯”,在父母的要求下训练写字、学习英语单词、背诵古诗等,如果对孩子早教不当,会对幼儿造成心理虐待,严重者甚至会酿成悲剧。
热爱幼儿、尊重幼儿是幼儿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是评价幼儿教师职业道德水准的重要指标。作为教师要全面关心幼儿的成长,满足幼儿生理和心理上的需要,促进幼儿心理健康。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存在着不少幼儿教师对幼儿的“心理虐待”的问题。所谓“心理虐待”又称“心灵施暴”,是指那种在幼儿教育过程中有意或无意的、经常性或习性的发生的导致影响儿童心理健康并使其受到伤害的言行。幼儿园教师很随便的一些言行,其实已对孩子造成了“心理虐待”。心理虐待给孩子造成的伤害比体罚还要严重。许多研究表明:受心理虐待的儿童更容易误入歧途,走向犯罪,诱发严重的社会问题。因此,心理虐待问题必须引起广大幼教工作者的重视。
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儿童保健科主任医师阎晓琴不主张对幼儿早教,即便是实施早教,也一定要与孩子的智力发展水平相适应,最好是能在游玩中学,游戏中学,譬如领着孩子参观公园时,随时随地向孩子灌输知识,通过视觉、听觉、触觉让孩子增长知识等,这样的“早教”,远比让孩子一味地背书写字要科学得多。[1]
心理虐待-几种表现故意疏远、冷落孩子疏远冷落是指对一些性格孤僻、能力较差、不太听话的幼儿或其家长比较爱提意见的幼儿,教师常常给出一副冷面孔,以致造成对幼儿心理伤害的现象。有个家长,孩子有什么事情就来找教师提意见。教师被家长提意见提得怕了,“我惹不起还躲得起”,索性对孩子听之任之、不理不睬。使原本一个活泼的小女孩变得敏感和胆小了,总是用一种犹疑的目光盯着教师和其他孩子一起玩。威胁恐吓孩子有些教师对那些调皮或犯了错误的幼儿,不进行正面耐心的教育,而是施以恐吓,“你再不听话,这次春游你就别想去了!”有的教师把孩子拖到另一个班去罚站、亮相或罚睡,另一个班的教师也就很配合的进行现场教育:“看见没有,以后你们不听话,也把你们送到其他班去。”吓得孩子们大气不敢出。久而久之,会形成胆小怕事的性格,压抑其创造性。我以前实习的班级里就有“小班恐惧症”,虽然教师把他们管住了,但对孩子的心理会造成负面影响。武断夸大、爱算旧帐心理虐待易发生在幼儿教育阶段
有些教师在处理幼儿间的一些状况时,往往运用头脑中已有的模式去武断评判,可谓“对人不对事”。又如镜头二,教师明显夸大,从开学到现在孩子怎么会一天都没睡着过呢。“这次你又打人了,上次你踢小朋友的事还没解决呢!……”这种话在幼儿园也时常听到。这些做法极大的挫伤了孩子的自尊心、进取心,使孩子自暴自弃,本来存有的悔改之意也就荡然无存了。故意贬低孩子的能力“老师我想帮你做事。”孩子兴高采烈的说。“你?不行!”孩子黯然低头离去。“学了这么久,你还不会?这是榆木脑袋!”诸如此类的语言在幼儿园中也屡见不鲜,这些也会极大的挫伤孩子的上进心和积极性,其心理伤害是无法估量的。[2]
心理虐待-造成原因1、最重要的原因是教师们还根本未意识到自己的言行是在对幼儿实施“心理虐待”。他们没有将管教和虐待区分开来。
2、教师忽视了幼儿的自尊极其独立的人格。有些教师认为孩子年龄小、不懂事、更没有人格、尊严可言,所以在对幼儿的态度上很随便,想说什么就,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从不考虑后果。
3、教育方法不科学。有的教师认为自己对幼儿不体罚、不谩骂,觉得自己做的无可厚非,殊不知,“心理虐待”是更为严重的教育误区。
4、与家长关系不好所致。
5、教师的情绪宣泄不当。使幼儿成为自己的“出气筒”
心理虐待-解决方法要使幼儿教师走出心理虐待这一误区,可采取以下几点对策:
1、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教师要认识到每个幼儿都是独立的主体,他们有独立的人格,有被爱、被肯定、被尊重的心理需要。要尊重幼儿,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幼儿。纠正认知上的偏差,高度认识心理虐待的严重后果。
2、教师要加强控制自身情绪的能力。幼儿教师要善于观察和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做自己情绪的主人,切记教育过程中的情绪本着“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原则,正确对待家长意见,加强与家长的联系与沟通,在教育的观点、方法的方面与家长尽量达成共识,千万不能把与家长的矛盾转移到幼儿头上去,更不能因此来逃避对幼儿教育的责任。
3、加强群体监督作用。当一个教师对幼儿实施心理虐待时,其他教师不应该保持沉默或随声附和,而应干涉和制止,这样一方面可使施虐的教师有所收敛。另一方面使幼儿明白并非所有的教师都不喜欢我。这可以帮助受虐幼儿减少受虐造成的伤害。
4、要使用科学的教育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