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子标准化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9-17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种子标准化指对农作物种子的特性特征、种子生产、包装、贮藏和质量检验等方面的科研成果和群众经验作出科学技术规定,作为衡量种子质量的尺度,并按此标准生产、管理和使用种子。包括:农作物品种的标准化、种子的质量、生产方法、检验方法、包装、贮藏、运输等方面的标准化。

农作物品种的标准化一个作物品种通过审定后,必须有该品种的品种标准,品种标准的主要内容是品种的生物学特性特征、农艺性状以及其栽培措施等的描述和规定。

种子的生产方法、质量等方面的标准化种子生产方法标准化为了保证优良品种的种子,延长良种的使用年限,充分发挥良种的增产潜力。在制定品种标准时,还必须制定出该品种的生产规程。种子检验方法标准化1984年1月1日我国实施了GB3543-83《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1996年1月1日实施了GB15671-1995《主要农作物包衣种子技术条件》, 1996年6月1日实施了一部推荐性标准GB/T3543.1~3543.7-1995《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种子质量分级标准化1997年6月1日实施了一部GB4404.1~4404.2-1996,GB4407.1~4407.2-1996,GB16715.1-1996《农作物种子质量标准》,按规定,该质量标准自动替代了原来的GB4404~4409-84《农作物种子》,这样在对农作物种子进行质量判定时,必须采用新的《农作物种子质量标准》。种子包装和贮藏标准化1987年10月1日实施了GB7414~7415-87的《主要农作物种子包装及贮藏》。其中对主要农作物种的包装材料、包装规格、包装标识以贮藏的仓库设备、种子保管以及虫害防治出库等方面作了明确的规定。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