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西村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9-18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三西村是北京市朝阳区东部三间房乡的一个村落。说它是村不如说它更像一个大社区,因为三西村已经没有传统观念中那些靠天吃饭,以种地为生的农民了,取而代之的是在村办企业做工的工人,自谋职业寻求发展的商人,A级写字楼工作的白领……而这些人他们又确确实实的都是三西村的农民。

三西村早些年还是一个纯以种植蔬菜为主的郊区,由于基础设施落后,三西村的田间地头到处都盖着简易厕所,远远就能闻着味,来这里的人都戏称生产大队是粪坑队。可随着北京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远郊变成了近郊,三西村也在发生着天翻地覆的变化。如今三西村的农业人口只有530人,只占全村户籍总人口的一半,村域经济已经脱离一产,原来到处都是粪坑的田地都已经变成了绿化林,形成了以三产服务业为主导的经济体系,个体经济占70%,全年可实现产值4500万;特别是近两年,村集体经济每年都在以40%速度递增,年收入也达到460万元。

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也使得农村劳动力就业问题面临新的挑战,由于村里收回了土地,农民虽然失去土地但并没有将依靠集体的观念转变:脏活累活不干,离家远了不干,收入太低也不干。很多农民等着村里往村办企业安排,可村办企业岗位毕竟有限,如何让村民安心就业成了村干部的心病。此后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村委会无论召开什么会都要向村民们讲述就业问题,苦口婆心引导他们走出去,可效果都不甚明显。经过村干部的走访,终于了解村民们不愿出门的心态:怕出了集体的门就不好回来了,享受不了集体经济的福利待遇。经过一番思考,三西村村委会提出了以“保障促就业,用就业来保障”的方案,村里制定了劳动力管理办法,明确规定自谋职业的村民,除可享受与在村里工作人员一样的福利待遇外,每月均可享受就业补贴;同时与今年4月,出资40万将189名农村劳动力通过劳务派遣组织纳入城镇社会保险,消除村民们的后顾之忧。三西村的“先保障,后就业”方案获得了成功,农民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很快在村里掀起一股学技能找工作的风气,而不少人通过走出去工作,获得了单位给上的保险,减轻了村集体的经济压力;而村里准备将这部分资金抽取一部分出来,再奖励给个人,以鼓励更多村民“朝外走”,从而获得双赢。[1]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