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诫侍臣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9-18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原文贞观二年,太宗谓侍臣曰:“朕尝谓贪人不解爱财也。至如内外官五品以上,禄秩优厚,一年所得,其数自多。若受人财贿,不过数万。一朝彰露,禄秩削夺①,此岂是解爱财物?规小得而大失者也。昔公仪休②性嗜鱼,而不受人鱼,其鱼长存。且为主贪,必丧其国;为臣贪,必亡其身。……昔秦惠王欲伐蜀,不知其径,乃刻五石牛,置金其后。蜀人见之,以为牛能便金。蜀王使五丁力士拖牛入蜀,道成。秦师随而伐之,蜀国遂亡。汉大司农田延年赃贿三千万,事觉自死。如此之流,何可胜记!朕今以蜀王元龟③,卿等亦须以延年为覆辙也。”(选自吴兢《贞观政要》)

①禄秩:俸禄秩爵。②公仪休:人名,春秋时鲁相。③元龟:本指大龟,这里引申为借鉴以前的事。

译文贞观二年,太宗对侍臣说:“朕曾说过贪财的人却并不懂得爱财。比如朝廷和地方五品以上的官员,俸禄优厚,一年所得的数目很多。如果接受别人的财物贿赂,也不过数万,一旦事情败露,官职俸禄都被削夺,这岂是懂得爱财?这是因小而失大。以前的公仪休生性喜爱吃鱼,但他从不接受别人送的鱼,所以他能长久的吃到鱼。并且做君主的贪,必丧其国;为臣的贪,必亡其身。《诗经》云:‘大风有隧,贪人败类。(大风刮得很猛,贪人败坏族类。是说一人贪会贻害很多人。)’这确实不是妄言。以前的秦惠王要讨伐蜀国,但不知道道路,于是刻了五头石牛,把金子放在石牛后面。蜀人看见后,以为牛能便金,蜀王便派五个大力士把石牛拖入了蜀国,道路出现了,秦军跟随其后而攻打了蜀国,蜀国于是就灭亡了。汉朝的大司农田延年贪赃纳贿三千万,事情被发现后自杀了。类似这样的事,怎能数得过来!朕现在以蜀王作为反面典型,你们也需要以田延年作为前车之鉴。”

习题A1.解释下面黑体词

(1)秦师随而伐之,蜀国遂亡。 跟随

(2)汉大司农田延年赃贿三千万,事觉自死。 被发现

(3)卿等亦须以延年为覆辙也 翻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朕尝谓贪人不解爱财也。

译:朕曾说过贪财的人却并不懂得爱财。

3.下面选项不能证明“为主贪,必丧其国;为臣贪,必亡其身”观点的示例是(A)

A.公仪休嗜鱼 B.秦惠王伐蜀 C.汉朝大司农田延年贪赃纳贿

4.唐太宗对左右侍臣讲这番话的目的是什么?

答:告诫他们不要贪财,要以田延年为诫。

习题B1.解释句中黑体的词。

(1)至如内外官五品以上( ) (2)规小得而大失者也( )

(3) 一朝彰露( ) (4) 如此之流( )

2..与“此岂是解爱财物?”中的“解”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庖丁解牛 B、焉能解人之迷哉?

C、土崩瓦解 D、令人费解

3.与“禄秩削夺”有不同语法现象的一项是:( )

A、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B、使不辱于诸侯

C、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 D、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

4.下列句子中,含有不同语法现象的一项是:( )

A、慈父见背 B、日薄西山 C、肉袒负荆 D、事觉自死

5.如何理解文中公仪休性嗜鱼而不受人鱼,“其鱼长存”?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