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耶
yé
(1) ㄧㄝˊ
(2) 文言疑问词,相当于“呢”或“吗”:“独不怜公子姊~?”。是~非~?。
(3) 古同“爷”,父亲。
(4) 郑码:CEY,U:8036,GBK:D2AE
(5) 笔画数:8,部首:耳,笔顺编号:12211152
基本词义
--------------------------------------------------------------------------------
耶
yē
(1) ㄧㄝˉ
(2) 〔~稣〕基督教的创始人。
(3) 笔画数:8,部首:耳,笔顺编号:12211152
(4) 郑码:CEY,U:8036,GBK:D2AE
(5) 笔画数:8,部首:耳,笔顺编号:12211152
详细注解
--------------------------------------------------------------------------------
耶
yē
[名]
(1) 耶稣或耶稣教的简称 [Jesus or protestantism]
佛生最先,孔次之,耶又欢之。——谭嗣同《仁学》
(2) 译音用字 [translating.word]。如:耶和瓦(耶和华)
(3) 另见yé
常用词组
--------------------------------------------------------------------------------
耶和华
Yēhéhuá
[Jehovah] 上帝——希伯来语“上帝”一词的基督教的按字母直译,这个译名过去很长时间被许多基督教徒认为是希伯来语中以四个字母组成的上帝的神圣名称的真实转译,但现在认识到它只是一个后期的混合词,从未由犹太人使用过
耶稣
Yēsū
[Jesus] 基督教所信奉的救世主,称为基督。据《新约全书》记载:是上帝(或称天主)的儿子,为救赎人类,降世成人。生于犹太伯利恒,召十二门徒,任教于犹太各地。后为犹太教当权者所仇视,被捕送交罗马帝国驻犹太总督彼拉多,钉死在十字架上,死后复活升天
耶稣教
Yēsūjiào
[Protestantism] 我国对基督教新派的称呼。即新教。耶稣教于十九世纪初年传入中国
基本词义
--------------------------------------------------------------------------------
耶
yé
[助]
(形声。从耳,邑(右耳旁是“邑”的变形)声。不详) 本义:句末语气词。相当于“吗”或“呢”
为一郎僮耶。——唐·柳宗元《童区寄传》
史公果死耶。——清·全祖望《梅花岭记》
抑未死耶。
岂可近耶。——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不久死耶。
捋虎须耶。
过实耶。——清·周容《芋老人传》
猎虫所耶。——《聊斋志异·促织》
人诟詈耶。——《明史》
词性变化
--------------------------------------------------------------------------------
耶
yé
[名]
父亲。后作“爷” [father]
今人不以贵贱呼父皆为耶,盖传袭已久矣。——宋·程大昌《演繁露》
军书十二卷,卷卷有耶名。——《古文苑·木兰诗》
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杜甫《兵车行》
耶耶(父亲;祖父);耶娘(父母。后多作“爷娘”)
耶
yé
[助]
(1) 用于句末或句中,表示疑问、提顿、反问、选择、测度、判断、感叹等。如:耶乐(叹词。如说啊呀);耶耶(叹词。表示惊讶); 耶许(象声词。本为劳动时众人齐发的声音。引申为有齐声共叹之义);耶禹(如耶许);耶耶乎(方言。有随便、马虎、不负责、不高明等意);耶揄(揶揄。耍笑、嘲弄)
(2) 另见yē
----------------------------------------------------------------------------------------------
“耶”与“也”为异字同音通用
也字在发展过程中,在语气上、运用上,都有变化。它的语气,强烈果断,用在句尾,当作肯定语气词,主要用于陈述句中,比其他同类词意义明显。《史记·孙子传》:“愿勿斩也。”《史记·淮阴侯列传》:“用与不用,听与不听也。”《论语·子罕》:“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语气强烈,都表示肯定之义。由于也字读音和邪耶同,有时把它当作疑问语气词的乎、耶(邪)用……《庄子》:“然则之所谓知者,不乃为大盗积者也。”《晏子》:“景公曰:此君子之服也?小人之服也?”《晋书·魏舒传》:“主人妻夜产,俄而闻车马之声,相问曰:‘男也?女也?’”《魏书·崔浩传》:“……先攻城也?先略地也?”《魏书·刘芳传》:“(王)肃曰:‘此非刘石经耶?’”故郭忠恕《佩+集序》有邪也弗殊之说,《颜氏家训》曰:“邪者未定之辞……北人即呼为也字。”(《唐韵》正卷九“也”字条)可见古音耶(邪)、也为异字同音通用。这里也、耶(邪)虽同作疑问语气词用,但并不意味着它们是同义词。“耶”的本义属疑问语气词,而“也”的本义则属肯定语气词。所以,也字不能随便当耶字用,只有在句中岂、焉、安、何等字为之先,它才能当作耶字用,如“何为者耶”,可以作“何为者也”,而“是耶”、“非耶”不能作“是也”、“非也”。(摘自黄现璠著《古书解读初探——黄现璠学术论文选》第412-41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