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皇会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9-19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梨园中习俗。清同治年间上海各戏园自农历九月初一至初九日,必举行九皇会。期间戏园门首高悬红纸金字之“九皇胜会”灯笼,设“九皇堂”于前台空屋或后台,桌上陈放糕点果饼等净素供品,以祭奉翼宿星君。九皇原系道教中之神名,天上之北斗九星称北斗九星大道君。梨园界向奉之翼宿星君,即北斗九星中拥有星座最多之星官,故人们为析福楔灾而顶礼膜拜,虔诚至极。据海上漱石生《上海戏园变迁志》记述,此九日会期之内,艺人们皆茹素斋戒,且“于剧毕诵礼斗经斗仟”,此举或资雇僧人,或由艺员们为之。入会堂时,必足穿蒲鞋。至诚者,甚或夜宿堂中,谓之“宿坛”。九皇堂中之香烛,一律用黄纸包裹,桌围亦用黄缎绣制而成,至九日期满撤坛后,向众执事人分发酬金,并附以点剩的蜡烛,“云可辟邪”。因此,有人专门索讨九皇会中燃剩之蜡烛,以图吉利。清光绪年间,位于南市之梨园公所亦于每年九月初设九皇会,于是有的戏园不再另行设坛,艺人们逐直至梨园公所拈香参神,有的戏园仍维持旧规自设九皇会。清末民初后,此习渐渐革除。[1]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