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齿何信禄龙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9-19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多齿何信禄龙(学名Hexinlusaurus multidens)是种原始鸟臀目恐龙,是一种小型的二足草食性恐龙,生活在侏罗纪中期,化石发现于中国四川省自贡市大山铺,由成都理工大学的何信禄和蔡开基在1983年发现及命名。

多齿何信禄龙的正模标本(编号ZDM T6001)包含一个几乎完整的头颅骨,以及部份头颅后骨骸,发现于大山铺的下沙溪庙组陆相沙岩层,年代为侏罗纪的巴柔阶。副模标本(编号ZDM T6002)是一个部份头颅骨与颅后的骨骼。

多齿何信禄龙原本为多齿盐都龙(Yandusaurus multidens),保罗·巴雷特(Paul Barrett)等人在2005年将它们成立独立的属,并认为它们与其他基础鸟脚类恐龙的差别在于单一独有衍征(Autapomorphy):眶后的侧面有一个明显的凹面。属名是以最初的命名者何信禄为名。

其他生存于大山铺地区的恐龙包括:蜥脚下目的蜀龙、兽脚亚目的气龙、以及剑龙下目的华阳龙。

原盐都龙这个物种被正式命名为何信禄龙之前,这种恐龙被非正式的名为原盐都龙("Proyandusaurus")。这个名称最初出现在Fabien Knoll的研究概论之中[1][2]。

科学分类界:

动物界Animalia

门:

脊索动物门Chordata

纲:

蜥形纲Sauropsida

总目:

恐龙总目 Dinosauria

目:

鸟臀目 Ornithischia

属:

何信禄龙属Hexinlusaurus

Barret et al., 2005

种多齿何信禄龙 H. multidens (He & Cai, 1983) (模式种)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