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习性于6-7月间出现,生活于台湾的低海拔山区,夜晚有趋光性。 本种数量较少,主要分布于中、南部及东部山

区,北部较少见。寿命2-3个月,肉食性杂食。
体型特征体长约45-50m

m,体色草绿色,头部于两眼间有一白色的区域,上有红色的斑纹,背方有一枚红色线状的图腾。前胸背板绿色,基部尚有一椭圆形的白斑与此区域相连,翅膀狭长末端褐色尖狭,腹部侧面具显眼的白色斑点,后脚细长,关节处具黑斑。若虫体态近似成虫,但无翅。[1]
交配过程雌性花螽一般选择体型较大的雄性进行交配。交配前,雄性会为了吸引雌性注意而连续地鸣叫,它们互相用触角触碰,之后,雌性慢慢爬上雄性后背,生殖器与雄性的对接。与其它螽斯科昆虫一样,雄性开始收缩腹部排出精托,整个过程约20-30分钟左右。精托排出后,雄性独自离开觅食以补充体力,以便下次交配;而雌性会把腹部向前弓,咬食精托以获得营养。雌雄性均可多次交配,每交配一次就会加重身体衰老的速度。
产卵孵化交配后3-14天雌性就会产卵,产卵时吧针形的产卵器插入土中反复摩擦,并排出卵粒。一只雌虫一次可产最多百枚卵。卵形似米粒,呈褐色。
卵在自然条件下开始孵化,次年夏天一龄幼虫破土而出倒挂在植物上利用重力进行第一次蜕皮。每只花螽斯需经历几次蜕皮后才可变为成虫,每蜕一次皮,身体都会长大一些。最后一次蜕皮长出短小翅膀,约3-5天后雌、雄颈螽性成熟,并寻求配偶交配。[2]
(图片地址:图1[3]、图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