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葫芦胡,壮族拉弦乐器。壮语称“冉卜”。流行于广西壮族自治区西部各县。
琴杆木制或竹制,琴筒系天然的大小两节葫芦壳。粗节最大处横向切断,蒙桐木板。葫芦细节末端雕刻梅花瓣形音孔。两轴,张丝弦或尼龙缠钢丝弦。用马尾弓拉奏。全长77、板面直径 10.5厘米。定弦 a、e1,音域 a-a2。
用于壮族八音乐队合奏和壮剧伴奏。
葫芦胡的结构
构造与二胡相似,但外观差异较大。共鸣筒呈葫芦形,系采用天然生长的大小两节葫芦壳制作,将粗节一端的葫芦去底,在切口处蒙以老笋壳或桐木薄板而成,琴筒长15厘米、面径13厘米
左右,葫芦末端镂刻出民族 图案或梅花状出音孔。琴杆木或竹制,多采用红椿木或硬杂木制作,全长70厘米~80厘米,顶端琴头呈圆柱形向后弯曲,下设二轴,置轴部位的琴杆为方柱形。弦轴用黄杨木或硬杂木制,轴长13厘米,轴柄圆锥形或纺槌形,外表刻有条纹。琴杆为圆柱体,上粗下细,中部设有丝弦千斤,下端装入琴筒并外露。面板中央置竹或木制琴马,张两条丝弦或尼龙缠钢丝弦,细竹拴马尾为琴弓,弓长60厘米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