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铮人女,汉族,1933年6月生于印尼,福建龙岩市人。新加坡归侨,中共党员及中国致公党党员。六岁随父母移居新加坡读书至高中毕业,于1951年回国考入哈尔滨医科大学,医疗系本科,1957年毕业分配至内蒙古医学院附院内科任助教,讲师,内科行政副主任,曾于1960年参加中国科学院血研所举办的全国血液病学习班,毕业后自1960年在内蒙古医学院附院创造血液内科和血液室的工作,为内蒙古的血液学事业做出贡献。主要业绩:1978年调入广东省人民医院继续从事血液内科的工作。任血液内科和大内科的科主任,主任医师兼任中山医科大学的临床教授。除了从事医疗和科研工作外,还兼任中山医大和暨南大学医学院的教学工作。她的业绩主要从事血液内科医、教、研45年,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她对急慢性白血病应用多种药物联合化疗取得长生存者有30例,其中有3例分别生存27、23、21年,已达完全治愈,现仍存活。有8例急、慢性白血病经她治疗达完全缓解后送北京人民医院血研所进行异基因骨髓移植至今已存活13-10年。她于1992年为一急粒M2a病人做自体骨髓移植者至今已存活14年达治愈。对多发性骨髓瘤、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及恶性淋巴瘤的治疗也有较好的疗效。多发性骨髓瘤有一例经她积极治疗已存活20年。曾有岭南山珍片治疗真红及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疗效达96%,她在1980年在广东省首先用骨髓腔内给药治疗急性白血病44例获得较好的疗效,又节省了药物同时还提供了骨髓给药治疗白血病的新途径和减少药物因静脉给药所致的消化道副作用,填补了广东的空白。1980年她在广东省首先应用胎肝细胞悬液和多种药物综合治疗慢性再障获得了较满意的疗效。她任中华医学会全国血液学会委员2届,任中南西南11省中华医学会血液学会副组长二届,任中华医学会广东省血液分会血液学会主任委员三届,现任名誉主任委员2届,曾任《中华血液学》杂志,《白血病》、《广东医学》、《出血与血栓》等杂志编委,现仍任《临床血液学》杂志编委。她曾任广东省政协常委、广东省侨联常委,广州市女知识分子联谊会副会长及广东省致公党委副主任等职。获奖情况:“血液学与其他临床学科的联系”、“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性变36例临床分析”、“急性白血病存活三年以上24例分析”皆获中华医学会广东分会优秀论文奖及广东省侨联科学基金三等奖。1978年“中西医结合治疗一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存活5年以上”获内蒙古自治区首届科技大会三等奖。1980年获广州市地区医务工作者先进个人奖,1982年获广东省卫生厅先进工作者立功奖,1986年获广东省各民主党派和工商联为统一祖国,振兴中华的先进个人奖。1984年广东省侨联成立三十周年获侨务工作积极分子奖,1984、1989、1994年连续三年获国务院侨办和1992年获广州市科委与广州市妇联颁发的羊城巾帼,献才立功奖,1998年获广东省侨联颁发的归侨侨眷为实现广东省九五计划作出贡献的先进个人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