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莱曼·巴尔托格鲁(Sleiman Baltoghlu),生卒年不详,15世纪土耳其海军上将,在1453年的君士坦丁堡围攻战(the siege of Constantinople)任奥斯曼帝国舰队司令,因在金角湾(Golden Horn)未能阻止四艘载有基督教国家增援力量的威尼斯船只冲破封锁进入君士坦丁堡被贬斥。
关于巴尔托格鲁的出身和来历史料记载甚少,目前仅知道他是保加利亚人,可能在幼年时由于家乡被土耳其占领沦为奴隶,通过壮丁征召制度(devshirme)充入军队并皈依伊斯兰教,因作战英勇累功升至海军上将。大约于苏丹穆罕默德二世(Mehmed the Conqueror)第二次继位(1451年)前后任加里波第总督。
攻占君士坦丁堡对于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和苏丹本人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早在被迫退位蛰居阿玛西亚期间穆罕默德二世已开始谋划这次作战,在他的作战方案中海军占有重要位置,他计划利用舰队封锁金角湾从而切断拜占庭与基督教国家间的联系,同时期望舰炮能与陆炮相配合,对君士坦丁堡城墙形成多方位的打击。1451年即位以后,穆罕默德二世便立刻将战备全面铺开。1453年3月,根据苏丹的命令,巴尔托格鲁担任帝国海军司令,整合原有战舰以及为君士坦丁堡围攻战新建的船只经达达尼尔海峡进入马尔马拉海。这次巡行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执行封锁君士坦丁堡外海的任务,但同时也是一次向基督教国家炫耀武力的过程,穆罕默德二世认为如此可以震慑擅长航海的希腊和意大利诸城邦,使他们不敢出兵支援拜占庭。
巴尔托格鲁经过数次小规模战斗后顺利抵达金角弯,但未能再进一步完成苏丹的命令:拜占庭在海湾入口布置的炸弹阻止了舰队的前进。另外,在博斯普鲁斯海峡也有粗大的铁锁链封锁,将土耳其舰队挡在了外海。更令巴尔托格鲁头痛的是,海军的舰炮不能对君士坦丁堡的塞炮形成火力封锁,根本谈不上协同友军作战。无奈之下,他只好率领海军停留在外海,专注于搜寻和歼灭企图冲破封锁靠近君士坦丁堡的基督教船只。
4月20日,四艘搭载了支援者的威尼斯船只靠近了金角湾,在与土耳其海军激烈交火以后成功冲破封锁线进入了君士坦丁堡。这次战斗非同小可,一方面令土耳其海军颜面尽失,另一方面却让守军士气大振。穆罕默德二世接报以后勃然大怒,气得可以说几乎失去理智的他在海战还未完全结束时策骑冲入海中对着巴尔托格鲁搭乘的旗舰大声喝骂。此举在这位以残暴易怒著称的苏丹一生中算得上是绝无仅有的了。
金角湾遭遇战的失败不至于对战局造成严重影响,但对于穆罕默德二世而言却是无法接受的耻辱。二度即位的苏丹此时年仅21岁,包括宰相哈利勒(Çandarlı (2nd) Halil Pasha,grand vizier)在内的许多人都怀疑他治国领军的能力,而在他真正掌权以后的首次大规模军事行动中,被寄予厚望的海军竟然出了这样的纰漏等于是在他的脸上掴了一记耳光。因此,巴尔托格鲁受到严惩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情。
海战结束后,巴尔托格鲁以及海军的主要将领立即被解赴御前,余怒未消的苏丹下令将前者斩首。随军大臣以及巴尔托格鲁的部下竭力为他求情,尤其是他的部下声称其没有功劳也有苦劳,此前的作战中都身先士卒,以致被威尼斯将领伤及眼部。穆罕默德二世考虑到临阵斩将势必对士气受到影响的己方军队造成进一步打击,而且有可能引发内讧,最终赦免了巴尔托格鲁。但为了惩罚其作战不利,仍下令鞭笞他和其他几名将领,并且褫夺其职务和财产,贬为庶民。
巴尔托格鲁的余生,今人仍然所知无几。据说在受到贬斥以后,由于大臣的求情,苏丹准许其戴罪立功,留任海军司令至攻陷君士坦丁堡以后。也有资料称他被解职后,苏丹命令其作为普通士兵加入前锋部队,参加了对君士坦丁堡城墙的冲锋作战。
君士坦丁堡一役后,巴尔托格鲁的名字完全从历史记载中消失了。有人说他被贬为平民后留在舰队中作为普通水手以谋生,也有人说他离开了帝国军队,但似乎没有回到土耳其本土。在他曾经战斗过的金角弯一带的沿岸留有以其名字命名的城镇,有人说这是他当年建造的堡垒所在之处,也有人说那是他晚年隐居之所故而得名……这位曾经的一时名将再没有得到过苏丹的启用,在贫困之中默默无闻地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