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本词拼音:qìgài
词性:名词
英文(1):lofty quality;mettle;spirit
词义(1):正直、豪迈的态度。
造句(1):没有具备先烈们具有的那种气概。
英文(2):[stuff]
词义(2):在某种活动中或生存方式中表现出来的态度、举动或气势。
造句(2):表现出男子汉气概
近义词:气魄
【现代汉语词典】:在对待重大问题上表现的态度、举动或气势(专指正直、豪迈的)
【词意探源】:
(1)指气节。
《北史·崔光传》:“常慕胡广、黄琼为人,故为气概者所不重。”
《宋史·萧贯传》:“俊迈能文,尚气概。”
(2)指气派;气魄。
耶律楚材《继孟云卿韵》诗:“开基气概鲸吞海,遁世生涯鼠饮河。”
“气概”还是“气慨”“慨、概——按现代汉语,前一个慨为感慨的慨,后一个概为大概、概括的概。若从表面上理解,两字难以通假。但若追根溯源,从本探讨,古书中两字可以通假。因它们原是音义同源而相生的字。本来慨是壮士不得志、忧慨激昂之义。概或作槩,是扢(古没切)用以平斗斛,一为形容词,一为名词。《汉书·季布传》:‘感概而自杀。’不用慨而用概。不知者以为是错字或误笔,其实二者是音同形近,义亦相通,可以假借。它们怎样相通?慨是壮士不得志,有愤恨不平之义。概为量米斗斛的器,可用以平之。不平和求平,相反适相成,矛盾统一,形成一个整体。加以音同形近,自然义亦相通,可以假借。”(引自黄现璠著《古书解读初探——黄现璠学术论文选》第467页,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