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花膀》是农耕社会早期农民在夏秋劳动之际自娱自乐的一种原始文化形式。在那没有广播、电影、电视的农耕社会里,劳动一天的农民在打麦场或打谷场上由看场睡觉时拍打蚊子产生的此起彼伏的声响取乐玩,你拍我拍,看谁拍得响,看谁拍的花样多。后来,人们光躺着拍觉得不尽兴,便站起来,加入形体动作,连跳带拍,久而久之,这样一种自娱自乐的舞蹈雏形便产生了。
《打花膀》均由赤臂赤足,只穿短裤的男性以集体舞形式表演,表演时不用任何乐器伴奏,以拍、打、捻、揪、甩、咔等动作,使身体各部位磨擦撞击,发出清脆的声响,四肢和躯体随节奏舞动,其艺术风格欢快热烈,彪悍粗犷,雅拙古朴。后来,随着动作节奏和声响,表演者还由内心里发出“嗨??”“嗨??”等一些简单的呐喊之声,既像劳动号子,又像纤夫之歌,内容都是庆贺五谷丰登的喜悦,或祈望幸福生活方面的心声。堪称古老舞蹈的“活化石”。这个舞蹈产生的准确年代待考,根据其原始社会气息的打扮、表演动作分析,距今至少在2000年以上。
随着民间活动的丰富,《打花膀》开始配上表演词,一是《说古人》:“一月里,一月一,一夜白头伍子胥;二月里,二月二,王郎带兵赶刘二;三月里,三月三,秦王挥鞭赶三山;四月里,四月四,荆轲想把秦王刺;五月里,五月五,屈原跳江为亡楚;六月里,六月六,廉颇不该跟相如斗;七月里,七月七,哭倒长城是孟姜女;八月里,八月八,文王就把太公拉;九月里,九月九,霸王自刎吴江口;十月里,十月十,苏秦不吃猫剩食;十一月,是寒冬,古人古事说不清;十二月,整一年,古人古事说不完”。二是《大实话》:“正月里,是新春,十六两,是一斤;四月里,麦稍黄,丈人的媳妇是丈母娘;七月里,吃新米,没有云彩不下雨;十月里,刮北风,西屋的门口都冲东。打花膀,花膀花,实话说了一大掐”。上世纪八十年代,《打花膀》经过挖掘整理,开始把这一古老的艺术形式搬上舞台,表演者根据现代新生活的喜悦心情,又配上了一些简单的音乐伴奏,并在表演的同时,配上了有武强地方民俗特色的唱词:“打花膀,真带劲儿,过年都是欢喜事儿;赶年集,买年画,年画都在屋里挂;做年饭、蒸年糕,年糕里头都搁枣;先做济子后赶皮儿,五更的饺子没外人儿;放鞭炮、庆丰年,门上贴的是对联;打花膀,花膀花,实话说了一大掐”。使整个舞蹈变得既充满深厚的文化底蕴,又有十分浓郁的乡土气息,在国内外引起强烈的反响和关注,1992年选入河北电视台春节文艺晚会节目,在河北省第二届舞蹈艺术节中荣获编导、表演、服装设计三项奖。在天津市举办的国际友好城市艺术节中,武强应邀组团演出《打花膀》,荣获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