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提出“维生素缺乏症”术语的美籍波兰生物化学家—卡西米尔·芬克
卡西米尔·芬克[1](Casimir Funk),美籍

波兰生物化学家和营养科学家,最早确定并分离出维生素的人。1884年2月23日生于波兰华沙(当时属俄国)一医生家庭。早年在欧洲不同地方受教育,1904年在瑞士伯尔尼大学获哲学博士学位。毕业后在巴黎巴斯德研究所深造和从事研究工作。1906-1910年任柏林大学助教。1910-1913年在伦敦李斯特预防医学研究所工作。1913-1915年任伦敦肿瘤医院研究所生物化学系主任。1915-1916年在美国康奈尔医学院任研究员。
1917-1923年,芬克任纽约伯茨公司研究部主任,1920年加入美国籍。1921-1923年还兼职于哥伦比亚大学内科和外科医师学院。1923年回波兰任华沙国家卫生学研究院院长和卫生学院生物化学系主任。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他于1939年回到美国,任美国维生素和医药学有限公司顾问。1940年建立了芬克基金会实验室。
在科学研究方面,芬克早年在伦敦李斯特预防医学研究所工作时,便对糙米和精白米等进行了一系列实验,确定了某种维持生命所必需的物质存在于糙米中,并初步分离出这种物质―硫胺素(后成为维生素B1),这是治疗脚气病的特异性药物。1912年他再次提出了以前霍普金斯曾提出过的概念:诸如脚气病、坏血病、糙皮病和佝偻病是由于缺乏某些物质所引起的,而这些物质在食物中需要有微小的含量。
芬克给这种物质取名的理由是他在对艾克曼的抗脚气病因子作研究时,发现这种物质的分子中含有一个胺基(-NH2),即推测所有类似物质均是胺,并称之为“Vitamine(生命-胺)”。若干年后,他才明白这种推测结果是错误的,于是将最后一个字母“e”去掉,从而形成今天仍使用的“Vitamin(维生素)”一词。故他被认为是最早提出“维生素缺乏症”一术语的科学家。
同年,芬克还成功地从米糠中分离出烟酸,但发现烟酸并无抗脚气病的作用,于是就不再注意它了。后来,这一成果被科学家华伯和埃尔维耶姆证实对糙皮病有重要作用。晚年他在美国主要从事合成和浓缩商品维生素的工作。并从事过激素、糖尿病、溃疡以及有关癌症的生物化学等方面的研究。1967年11月19日在纽约州的奥尔巴尼逝世,享年83岁。为了纪念他,美国科学院设立了以其名字命名的自然科学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