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师渡汉水经襄阳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9-20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基本信息【作品名称】《王师渡汉水经襄阳》

【创作年代】隋末唐初

【作者姓名】李百药

【作品体裁】五言排律

作品原文王师渡汉水经襄阳

导漾疏源远①,归海会流长。

延波接荆梦②,通望弥沮漳③。

高岸沉碑影④,曲溆丽珠光⑤。

云昏翠岛没,水广素涛扬。

阅川已多叹,遐睇几增伤⑥。

临溪犹驻马⑦,望岘欲沾裳⑧。

乔木下寒衣,亭林落晓霜。

山公不可遇,谁与访高阳⑨。[1]

作品注释①漾:汉水源出陕西宁强县东北 冢山,初出山时为漾水,通过疏导,东北流经陕西沔县西南合沔水,又东经褒城,以下才叫汉水。

②荆梦:泛指荆州云梦一带。

③沮漳:即沮漳河,泛指荆襄一带。

④高岸沉碑:即杜预沉碑事。杜预,西晋时著名的政治家、学者,灭吴统一战争的统帅之一。为镇南大将军,都督荆州诸军事,长期驻襄阳。襄阳城西北十里有万山;其下有沉碑潭。《晋书·杜预传》:“预好为后世名,常言:‘高岸为谷,深谷为陵’。刻古为二碑,纪其勋绩,一沉万山之下,一立岘山之上,曰:‘焉知此后不为陵谷乎’!”至今仍为人所传闻。

⑤曲溆丽珠:曲,河湾。溆,水边。此处有解佩渚。

⑥遐睇:向远处流盼探望。

⑦溪:檀溪,在襄阳西。古时为湖沼深溪。《三国志·先主传》注引曰:“备屯樊城,刘表礼焉,惮其为人,不甚信用。曾请备宴会,蒯越、蔡瑁欲因会取备,备觉之,伪如厕,潜遁出。所乘马名的卢,骑的卢走,堕襄阳城西檀溪水中,溺不得出。备急曰:‘的卢,今日厄矣,可努力!’的卢乃一踊三丈,遂得过”。“临溪驻马”,是化用这个典故,写自己凭吊檀溪遗迹。

⑧岘:指岘首山。据《晋书·羊祜传》载:“祜乐山水,每风景,必造岘山,置酒言咏。”羊祜死后,为纪念他的政绩,“襄阳百姓于岘山祜平生游憩之所建碑立庙,岁食飨祭焉。望其碑者莫不流涕,杜预因名为堕泪碑。”

⑨山公、高阳:即山简、高阳池。[1]

作品简析此诗主要是写景抒怀,语言刚健洗练,多用襄阳掌故。有人认为这首诗并非李百药所写,而是王师所写,即此诗的标题应为王师《渡汉水经襄阳》,这种说法并非没有道理,因为《全唐诗》中此类的张冠李戴的失误很多。但是,从语言风格上看,这首诗其实应为李百药所作。他非常熟谙襄阳的掌故,此诗使用襄阳掌故颇多,也可以作为此诗为李百药所作的佐证。[1]

作者简介李百药

(565-648 )隋末唐初诗人。身为名门子弟,经历非常坎坷。他幼年多病,但博学强记,号为“奇童”,其父李德林隋文帝时任内史令(宰相)。皇太子杨勇召他为东宫学士;隋炀帝即位,李百药失宠,出为桂州司马,旋即解职还乡里。入唐,又遭李渊猜忌,流放泾州。李世民即皇帝位,重其才名,召拜中书舍人,此时他已年过花甲。以后多次拔擢,成为李世民身旁的文学重臣。李百药“藻思沉郁,尤长于五言诗,虽樵童牧竖,并皆吟讽”(《旧唐书·李百药传》)。尤其长期外斥阶段创作,写景抒情,吊古咏怀,多失意愁苦之辞,情真调苦,感人至深。[2]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