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山相,山西出将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9-21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基本解释:古谓崤山﹑华山以西地区多出名将,崤山﹑华山以东地区多出宰相。

资料:古谓 崤山 、 华山 以西地区多出名将, 崤山 、 华山 以东地区多出宰相。《汉书·赵充国传赞》:“ 秦 汉 以来, 山 东出相, 山 西出将。”《后汉书·虞诩传》“喭曰:‘ 关 西出将, 关 东出相’” 唐 李贤 注:“《前书》曰:‘ 秦 汉 以来, 山 东出相, 山 西出将。’ 秦 时 郿 白起 , 频阳 王翦 ; 汉 兴, 义渠 公孙贺 、 傅介子 , 成纪 李广 、 李蔡 , 上邽 赵充国 , 狄道 辛武贤 :皆名将也。丞相,则 萧 、 曹 、 魏 、 丙 、 韦 、 平 、 孔 、 翟 之类也。” 元 白珽 《湛渊静语》卷二:“ 山 东出相, 山 西出将,信有之。”

例证:宋以前近三分之一武将[名将级]出自山西!

杨家将 欧阳修,称赞杨业、杨延昭“父子皆名将,其智勇号称无敌,至今天下之士至于里儿野竖,皆能道之

薛仁贵 (山西龙门,运城地区,河津人. ) 薛仁贵、薛丁山、樊梨花的薛家将

关羽 (山西运城地区,永济人,解良人. )

卫青(山西临汾人,汉朝时代)

霍去病 (山西临汾人,)

尉迟恭 (山西朔州人与张辽文远一个地方,在雁门关下面)

李绩(594—669年),曹州离狐(今山西太原人)人,本姓徐,名世绩,字懋功,唐高祖李渊赐姓李,后避太宗李世民讳,遂单名...

徐向前 五台人

呼延赞、呼延灼的呼家将。

呼延赞,生年不详,卒于北宋咸平三年(1000年),并州太原(今属山西)人。北宋军事将领。

廉颇

蔺相如

李牧

狄仁杰

王允

张辽

徐晃

霍去病

解放军原总参谋长傅全有

原平市在前几年出了22个将军,军长以下的干部更不用说了

“裴”是指山西裴氏家族,在几千年的封建王朝中,一个小村的家族中出了59个大将军和59个

【从姜子牙、晏婴、诸葛亮,到王猛、王导、房玄龄……山东名相辈出。成龙说,他是房玄龄的后裔……】

能表现山东人忠诚的,还有一个现象:山东不出皇帝,只出将相。山东被称为“齐鲁”,可见齐国和鲁国是山东的根基,它们的建立者姜子牙和周公旦是春秋时期两个著名的贤相,充满传奇色彩。宰相立国,就是从他俩开始的,一直到唐朝,山东都是将相辈出,声震华夏。

在他俩之前,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贤相也出在山东,这就是伊尹,是商朝的宰相。伊尹是夏朝莘国人,莘国大概在今菏泽市曹县殷庙村。商汤与莘氏通婚后,伊尹作为陪嫁奴隶做了汤的厨师。一次,伊尹借汤询问饭菜的事,表达了自己治理国家的理念:“做菜既不能太咸,也不能太淡,要调好佐料才行;治国如同做菜,既不能操之过急,也不能松弛懈怠,只有恰到好处,才能治理好。”商汤从伊尹的一番话里知道了他是一个能人,便拜他为右相。伊尹辅佐商汤,使商朝国力愈加强大。商汤死后,伊尹又先后辅佐他的3个子孙治理天下,使得“诸侯归殷,百姓以宁”。

此外,山东人里出的著名宰相还可以数出一大串:管仲、晏婴、诸葛亮、王猛、王导、房玄龄……每当听到这些名字,我的眼前就会出现那一个个伟岸的身影。

春秋时期,山东出了管仲和晏婴两大宰相。管仲在职期间,辅助齐桓公对齐国的政治、经济和军事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在激烈的诸侯斗争中,使齐桓公成为“春秋五霸”之首。关于晏婴,他从身材上不像山东大汉,可我从小就认为他个子很高。他以自己的机智,使狂傲的楚人折服。东晋时,山东出现了著名宰相王导。十六国时期,又出现了一代名相王猛。他是山东昌乐人,出身贫寒,博学而有大志。王猛为相16年,辅佐前秦王符坚整顿吏治,发展农桑,抑制豪强,严明法令,为前秦统一北方奠定了牢固的基础。

另外,山东还出过“宰相世家”,唐朝兰陵萧氏一家竟然出了10个宰相,成了“宰相承包户”。从唐高祖武德元年至僖宗中和元年的263年间,萧氏一族有萧瑀、萧至忠、萧嵩、萧华、萧复、萧倇、萧邺等出任宰相,平均不到30年就有一个。除萧姓之外,山东还出过几位张姓宰相:张文、张锡、张镐。另外,梁颢、王曾、李迪、张至发、张瑞等,也都是山东有名的宰相。

唐朝以前,山东的文化土壤好像很适合宰相的生长。

山东为什么出宰相?我认为山东的文化就是改良文化,不是革命文化。在这种背景下,怎能出皇帝?王富仁在《咱山东人》一文里分析说:“咱山东不出皇帝,却出文臣武将。这个道理也不难理解,因为我们永远感到我们是整个中国的一部分,每个人的发展是以整个中国为舞台的。”“你只要把咱山东的孔子与当时楚国的屈原一比较,咱山东文化的特点就出来了。屈原是为楚国的,而孔子则是为天下的。孔子并不为咱山东一地的利益着想,但他与皇帝的文化也不同,皇帝的文化是为自己的,也是为整体的,因为在古代中国皇帝就代表整体,代表我们这个国家和民族。”

山东也出过一个皇帝,像流星闪过,这就是篡权当了新朝皇帝的王莽。他是济南人,从公元8年到23年当了15年皇帝,是历史上争议最多的人物之一。中国文化是“成者王侯败者寇”,所以王莽在历史上是被否定的。然而,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是,王莽有远大政治抱负,获取权力是为了实践儒家学说,缔造一个理想世界。他从小就谦逊有礼,勤奋好学,孝顺母亲和寡嫂,也精心照顾亡兄的孩子。即使长大当官后,他也严格要求自己,经常把家财拿出来分给下属和穷人。连对他极为嫌恶的班固,也不得不在《王莽传》里加上一笔,称“王莽始起外戚,折节力行,以要名誉。宗室称孝,士友归仁”。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