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峰福桔产于福建省福州市长乐市玉田镇,是橘中的佳品。据《六里志》载:“产地以琅尾(琅峰)为最,约计年有二千担。”琅尾橘树多种于港畔。由于当地土壤、气候等自然条件的优越,加上果农的精心培育,粒粒橘子都色泽鲜红,皮薄肉多,味甜微酸,光滑耐贮。除艳丽怡人、甘美爽口外,还含有葡萄糖和多种维生素,特别是维生素C含量更多,是病弱者良好的辅助食品,因而男女老幼,无不欢迎。产品大多数提供出口。福橘形色艳美,味道适口,还因为福州方言橘和“吉”谐音,历来被视为吉祥物产而更给人特别好感,所以人们常常用它作为馈赠亲友的礼物。春节期间小孩向长辈拜年,长辈们通常都要赏给几只大橘子。民间便有口头禅:“拜年拜年,没橘也要钱。”正因为福橘谐合中国传统文化追求吉祥及其寓意象征意义,所以人们还可以从敬神供佛和祭祖的供品中,从年画,从各种建筑物的雕刻中,从故事和传说中经常看到橘子的艺术形象。古书上说橘生淮北则为枳,但淮水以南橘子品种诸多,还没有哪一种在形色和风味上能与福橘媲美,固此历史上琅峰福橘身价倍增,逐年有所发展,果农的生活也因此而大为提高。而我们长乐人,对琅尾的福橘,又另有一种特别的感情,人们说到福橘,就会联系到长乐第一次沦陷期间,人民游击队在琅尾港的“橘树挡”痛歼日寇,震动海内外的故事,由此感到分外自豪。
到“大跃进”尤其“文化大革命”时期,大搞“果树上山”,由于山上不具备橘子的生长的条件,以致当年红红火火的“福橘”,数年之内荡然无存。联系到物种多样化和文化象征意义,颇有人为福橘前景担忧。[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