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言
广场上的女王塑像玛丽娅·特蕾莎Maria-Theresia(1717—1780),奥地利女大公,匈牙利女王,波希米亚女王(1740—1780)
上帝的怜悯使我得以坚强,使我能够在他为我安排的布满荆棘、痛苦和泪水的道路上徘徊前进;就算战斗到最后,我宁可卖掉最后一条裙子,也绝不放弃西里西亚!——玛丽娅·特蕾莎
生平总述少年时代
玛丽娅·特蕾莎出自无与伦比的哈布斯堡家族,凭借尊贵的血统得到了奥地利、匈牙利、波希米亚三顶王冠,而她也在战争与和平时期都取得了流芳后世的成就,使她的名字同18世纪的中欧紧密地联结在一起。
作为德意志民族中唯一一位女君主,她的继位充满了艰险。她的父亲查理六世膝下无子,只有两个女儿。为了使荣耀的哈布斯堡家族的统治延续下去,他费尽了心机,在1713年颁布了《国本诏书》,规定当国王无男嗣时,女儿也可继承王位。他在位的后半段将促使《国本诏书》为欧洲各国接受作为他外交上压倒一切的重点,甚至不惜为此牺牲了若干领土。
幸运的是,玛丽娅·特蕾莎继位之后的表现没有辜负她父亲的一番苦心。当她在1740年即位后,便引起了德意志邦联内外的干涉,维特尔斯巴赫家族的巴伐利亚选侯阿尔伯特宣布,他才是神圣罗马帝国皇位的继承者。因为当初查理六世继承他哥哥约瑟夫一世的帝位的时候,承诺如果他没有男性继承人,就把帝位传给约瑟夫一世的女儿,而他阿尔伯特就是约瑟夫一世的大女婿。他才是最正统的帝位继承人。巴伐利亚选侯得到了法国、萨克森的支持,各路大军向奥地利的边境猛扑过来。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爆发。
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
战争初期形势险恶,法军和巴伐利亚联军攻入波希米亚,阿尔伯特在法国支持下即位称查理七世兼波希米亚国王(这是最后一个非哈布斯堡王朝的帝国皇帝),尤其是他父亲的教子,普鲁士国王腓特烈二世趁火打劫,信奉“你看上那块土地,把他拿过来就是了,辩护律师总是找得到的”原则,悍然出兵抢夺号称“奥地利王冠上的明珠”西里西亚、而年轻的女王除了他父亲留给他的五个加起来岁数超过四百岁的老爷爷大臣外,手中只有粮饷不足的十万军队。奥地利王室领地有被分割的危险。但这也给初出茅庐的23岁女王一个证明自己能力的机遇。她首先东巡匈牙利,和身为匈牙利副王的夫君一唱一合,赢得了匈牙利贵族的拥护,答应出兵10万效忠女王。赢得了内部的一致支持后,与英国结盟,获得了经济援助。她甚至以暂时承认普鲁士对西里西亚的占有为代价,瓦解了普鲁士与法国、巴伐利亚的同盟,局面终于逐渐扭转,1742年从匈牙利开来的军队开始在西线转入反攻,法国、巴伐利亚军队不但被赶出奥地利境内。奥军甚至攻陷巴伐利亚本土,隔断在波希米亚的法军最终仓惶逃离,失去国土的查理七世在一个又一个城市流浪,1745年,在四面楚歌声中去世,玛丽娅•特蕾西娅迫使他的儿子马克西米连三世放弃了继承要求,并巧妙的使自己的丈夫洛林的弗兰茨•斯蒂芬继承了神圣罗马帝国的皇位,称号弗兰茨一世,帝位终于又回到哈布斯堡家族掌握中。在1748年签定的和约中。收复了除了西里西亚外的王室全部领地。七年战争
中年的女王为了夺回西里西亚,惩罚骗子、强盗、普鲁士国王腓特烈二世,女王在外交大臣考尼茨-里特贝格的帮助下,进行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外交活动,居然和哈布斯堡王朝的死敌,法国波旁王室达成和解,欧洲外交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大逆转,奥地利、法国、俄罗斯三个庞然大物历史性地站在同一条战壕上,而普鲁士则除了远在海外的英国,在大陆上没有一个盟友。眼见形势不妙,腓特烈二世再次先下手为强,1756年突袭中立的萨克森,拉开了七年战争的战幕。腓特烈二世声称,为了对付玛丽娅·特蕾莎、俄国伊丽莎白·彼得罗芙娜女皇,法国路易十五的情妇德·蓬帕杜尔夫人这三条裙子的阴谋,他不能坐以待毙。这一次,有了两个陆上大国的帮助,奥地利战略优势明显,将那个时代最卓越的将领腓特烈二世逼上绝路,尽管与全欧为敌死战不屈的腓特烈二世打出了一系列奇迹般的经典战例,一次又一次的击败她的军队却永远也撕不破她编制的战略罗网,女王也在战争中不断修正自己的错误,撤掉了无能的小叔子加妹夫洛林亲王的军队总指挥的职务,提拔名将利奥波德·约瑟夫·道恩元帅担任总指挥。眼看奥俄两军将直捣柏林,却因为俄国女皇伊丽莎白一世突然病逝,继位的彼得三世倒向普鲁士一边,使得腓特烈二世死里逃生。玛丽娅·特蕾莎的胜利打了折扣,加之长期的战争使国家财政恶化,女王最后不得不解散部队来挽救经济。最终与1763年签订了《胡贝图斯堡条约》,保持战前状况。由于没有能够收回西里西亚,普鲁士终于取代巴伐利亚成为帝国境内能对奥地利造成威胁的第二大国,给奥地利王室在德国的地位留下了隐患。
开明专制
这两场战争给了玛丽娅·特蕾莎很大的名气,但她对历史的影响还不止于此。在18世纪,“开明专制”成为欧洲流行的政治时尚用语。玛丽娅也不甘落伍,以“开明专制”为旗号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在中央成立了“公共及宫廷事务督导部”以统一管理所有领地的行政和财务,成立“国务会议”作为最高咨询指导机关,各职能部门都置于其下。这是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社会经济方面,取消地主担任国家收税人的权利和领主裁判权等特权,同时减少农民的劳役地租和代役租的数量等。这些措施,缓和了地主和农奴的矛盾,也增加了国家财政收入。在此期间,奥地利的政府收入20年间增加了近3倍。农奴制一直是束缚中东欧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一大痼疾,女皇虽然没有宣布废除,但已经为此作好了铺垫。玛丽娅·特蕾莎还开始了教会改革,主要是迫使主教们向皇帝效忠,而不是向罗马教皇效忠。
探讨玛丽娅·特蕾莎和她丈夫弗朗茨·约瑟夫的关系是十分有意思的。玛丽娅将奥地利、匈牙利、波希米亚三顶王冠戴在自己头上,而仅仅给丈夫留下了“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这个名号。欧洲历史上的女王,有不少在婚后自愿将大权让与丈夫,但玛丽娅则一直牢牢将丈夫和朝政大权都掌控在自己手里,弗朗茨皇帝除了寻花问柳表示对妻子的不满,满腔才智只能用于治理自己小小的托斯卡纳公国,为家族,为自己积攒了一笔庞大的财产,大到足以可以付清全部国债而有余。玛丽娅还建立“贞洁委员会”,打击偷情的大臣和平民百姓。这个以维护道德风纪为目的的风纪警察组织深入全国各地,很不得人心,以致维也纳咖啡馆传出最有名的笑话就是“弗兰茨太太,请你管好自己的丈夫。”
1765年,弗朗茨去世,玛丽娅与长子约瑟夫(后来的约瑟夫二世)共同治国,两人在很多问题上意见相左,这使女王十分苦恼。玛丽娅主张有节制的改革,而约瑟夫的改革愿望更加强烈,他主张立即宣布帝国境内的农奴为自由人,而不是仅仅改善他们的处境,还主张实行全面的宗教宽容政策。这些目标在约瑟夫继位之后都得以实现。年轻的约瑟夫积极参与巴伐伊亚王位继承战争和俄国、普鲁士瓜分波兰的阴谋,玛丽娅曾明确表示反对,并说出她一生中另一段名言:“最辉煌的胜利也比不上平庸的和平。”但这并不妨碍她在1772年也分得了份量不小的一份,就像腓特烈大帝说的,她哭是哭,但还是要了。
从13世纪鲁道夫一世时代起延续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奥地利一直是中欧举足轻重的大国。玛丽娅·特蕾莎通过两场艰苦的战争维持了这个国家的强势,也维持了中欧政治军事力量的平衡,并通过一系列的改革,使奥地利赶上先进国家的潮流,尤其是在终结落后的农奴制方面有功绩。
一生的头衔奥地利女大公(Erzherzogin von Österreich);
神圣罗马帝国皇后(Kaiserin des Heiligen Römischen Reiches Deutscher Nation);
波希米亚女王(Königin von Böhmen);
匈牙利女王(Königin von Ungarn);
克罗地亚及斯洛文尼亚女王(Königin von Kroatien und Slawonien);
帕玛尔女公爵(Herzogin von Parma);
米兰女公爵(Herzogin von Mailand);
皮亚琴查女公爵(Herzogin von Piacenza);
瓜斯塔拉女公爵(Herzogin von Guastalla);
卢森堡女公爵(Herzogin von Luxemburg);
托斯卡纳大公妃(Erzherzogin des Toskana);
洛林公爵夫人(Herzogin des Lothringen)。
其他语言的名字:克罗地亚语/塞尔维亚语/斯洛文尼亚语: Marija Terezija
捷克语: Marie Terezie
法语: Marie Thérèse
德语/荷兰语: Maria Theresia
匈牙利语/斯洛伐克语: Mária Terézia
罗马尼亚语: Maria Tereza
波兰语: Maria Teresa
西班牙语: María Teresa
家谱:父亲:查理六世(神圣罗马帝国皇帝)
母亲:布伦斯威克-沃尔芬比特公国的伊丽莎白.克里斯丁郡主(其妹夏绿蒂乃俄罗斯彼得二世之母)
丈夫:弗兰茨.斯蒂芬〔1708年12月8日-1765年8月18日〕,1735年失去洛林公国后获得托斯卡纳大公国做为补偿, 1736年结婚, 1745年成为神圣罗马皇帝弗兰茨一世。
子女:
1. 玛丽亚·伊丽莎白(1737年2月5日-1740年1月七日)
2. 玛丽安娜(安娜)(1738年10月6日-1789年11月19日),布拉格修道院院长。
3. 玛丽亚·卡洛琳娜(卡洛琳娜)(1740年1月12日-1741年1月25日)
4. 约瑟夫二世(1741年3月13日-1790年2月20日),
1760年娶波旁。帕尔玛公国的伊莎贝拉郡主(1741-1763),育有两女, 但皆夭亡。
1765年1月再婚, 娶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查理七世的幼女玛丽。约瑟珐(1739年3月30日-1767年5月28日)为继室。 八月和母亲一起成为共主,由母亲掌握实权。
5. 玛丽娅·克里斯蒂妮(咪咪)(1742年5月13日-1798年6月24日),嫁给了阿尔贝特·卡西米尔(1738-1822),和夫婿一起担任过荷兰和匈牙利总督。 获得泰斯辰公国为嫁妆, 由于无嗣而过继利奥波德二世的三子卡尔(后来的卡尔大元帅)为养子。
6. 玛丽亚·伊丽莎白(1743年8月13日-1808年9月25日),因斯布鲁克修道院院长。
7. 卡尔·约瑟夫(1745年2月1日-1761年1月18日)
8. 玛丽亚·阿玛丽娅(1746年2月26日-1804年6月18日),1769年与波旁。帕尔玛公国的费迪南公爵结婚。
9. 利奥波德二世(1747年5月5日-1792年3月1日),1765年娶西班牙波旁王朝的查理三世之女,玛丽亚·卢多维卡为妻。 同年底成为托斯卡纳大公,1790年在约瑟夫二世去世后即位。
10. 卡洛琳娜(1748年九月17日,同日夭折)
11. 约翰娜(1749年11月4日-1762年12月23日), 患天花去世。年仅13岁。
12. 约瑟芬(1751年3月19日-1767年10月15日), 患天花去世。年仅16岁。
13. 卡洛琳娜(1752年8月13日-1814年11月8日),1768年与西班牙波旁王朝查理三世之子,那不勒斯国王费迪南结婚。费迪南的前未婚妻先后为卡洛琳娜的姐姐约翰娜和约瑟芬,但是她们都先后患天花去世。
14. 费迪南(1754年6月1日-1806年12月24日),1771年与摩德纳公国的继承人玛丽娅·贝娅特丽丝·冯·埃斯特结婚。 此后摩德纳公国便被奥地利所管。
15. 玛丽·安托瓦内特(1755年11月2日-1793年10月16日),1770年与法国路易十五之孙,路易十六结婚。
16. 马克西米廉·弗兰茨(1756年12月8日-1801年6月27日),科隆选帝侯兼明斯特大主教。